当前位置:
  • 媒体视野
  • 大运河申遗进入倒计时 宁波三颗“明珠”列入预备名单[图]
  • 阅读:
  • 时间:2011-05-25 08:38
  • 来源:宁波晚报来源:宁波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 作者:边城雨 梅子满/文 胡龙召/摄
  • 永丰库遗址  庆安会馆 水则碑

       
      大运河申遗工作已进入倒计时。昨天从国家文物局传来消息,于本月12日在扬州召开的“大运河保护和申遗工作会议”初步确定了首批大运河遗产点名单,同时还确定了大运河申遗时间表,力争在2014年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

      据悉,在公布的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中,包括了8个省、35个城市的132个遗产点和43段河道,其中132个遗产点中有65项为立即列入项目,67项为后续列入项目;43段河道中有31项为立即列入项目,12项为后续列入项目。其中,浙江有14个遗产点被选入“立即列入项目”,宁波作为浙东运河与海上丝绸之路相连的入海口城市,有三处遗产点进入这份名单,它们分别是永丰库遗址、庆安会馆、水则碑。按计划,大运河将在2014年接受申遗评审。此次预备名单的确立,表明大运河申遗进入了倒计时阶段。

      三处遗产点皆具宁波特色

      据悉,这次运河申遗并不单单是京杭大运河,而是囊括了国内的三大系运河,包括隋唐宋时期以洛阳为中心的南北大运河,元明清时期以北京、杭州为起始的京杭大运河和从宁波入海与海上丝绸之路相连的浙东运河。

      宁波此次进入大运河申遗预备名单的3处遗产点,位于海曙鼓楼边的永丰库遗址和江东甬江边的庆安会馆都是全国重点文保单位,海曙镇明路西侧平桥街口的水则碑则是今年刚刚获批的省级重点文保单位。

      “这三处地方,很典型地体现了宁波特色,在浙东大运河沿线的文物中也比较有代表性。”一直关注浙东大运河申遗工作的我市民间文保人士杨古城昨天得知此事后非常高兴。他认为,尽管宁波拥有为数不少的浙东运河遗存,但多以古桥古庙和闸碶为主,放在整个大运河的全局来看,它们独特性不明显,而入列的三处地方则有其独一无二的历史文化价值。其中,永丰库遗址是国内首次发现的古代大型仓库,是中国宋元考古的一次突破;庆安会馆是中国八大天后宫和七大会馆之一,又是江南现存唯一融天后宫与会馆于一体的古建筑群;而水则碑则是我国城市古水利遗存中仅有的水文测量实例,设计之科学令人叹为观止。

      这对宁波而言是件大好事

      “古运河宁波段全长大约200公里,由于离交通要道还有一段距离,目前保存完好。”杨古城认为,如果大运河申遗成功,对于世人重新认识宁波的历史底蕴,乃至城市知名度及文化品牌的推广,无疑都是一个巨大的推动。

      杨古城介绍,宁波古运河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首先它是通海的,也是连接海上丝绸之路的内陆通道,宁波的青瓷就是通过古运河进入海上丝绸之路被运往世界各地的。同时,它在政治、宗教、经济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影响。宁波古运河历史悠久,沿途还有很多重要的历史遗存,它穿过河姆渡文化遗址,而这,是大运河最灿烂的一段。古运河可以说是浙东民众的母亲河,同时也是古时浙东交通和经济文化的大动脉。

      “以往,人们一直对浙东大运河关注不够,因为相对铁路等其他交通方式,这条运河现在所起的运输作用并不大,但在古代,这条大运河不仅仅是宁波和杭州之间的交通枢纽,也是宁波通往国内其他城市的一条大动脉。宁波有三处遗存被列入大运河申遗项目,绝对是一件大喜事。”昨天下午,著名历史学家、浙大宁波理工学院法律与传媒分院院长龚缨晏教授也如是表示。

      更多遗产点或将进入预备名单

      据悉,大运河申遗预备名单,分为“立即列入项目”和“后续列入项目”两部分,立即列入表示这些项目是必选,是指文物遗产价值和保护管理状况均基本符合申遗条件,拟作为2014年大运河首批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项目;后续列入表示是备选,是指具有价值但研究或保护管理存在一定问题的项目,拟作为大运河后续申报的备选项目。此次永丰库遗址、庆安会馆、水则碑属于“立即列入项目”。

      从这个意义上说,宁波进入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的遗产点数量很可能会增加,“具体数目尚不清楚。”宁波大运河申遗办公室一名工作人员称,其中主要的问题就是浙东运河宁波段的河段尚未完全确定。

      据国家文物局一名相关人士透露,我市本来还有姚江的多处遗存可以被列入“预备名单”,但是最后环节被删掉。

      “由于多次专家论证一致认为,大运河申遗应当以运河段落为主,结合重要的水利、航运枢纽和相关文化遗产点。遗产点如果不以运河河段为依托,就失去了列入大运河申报项目的基本条件。为此,相应删除了姚江大闸、压塞堰等多项遗产点。”这名人士说。

      “被删并不一定就没有机会了。”他说,考虑到大运河保护的现状和近期水利、航运、南水北调工程的需要,在预备名单中有关部委尚持有异议的14段河段,将由国家文物局会同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国务院南水北调办等有关部委综合考虑申遗和工程建设的需要,进一步细分存在争议的相关河段,选取遗产价值高、遗产点较为密集的河段确定为申遗河段,同时对各成员单位建议增加的大运河河段一并予以考虑。河段细分后,未列入申遗河段范围的立即列入项目的遗产点将全部调整为后续列入项目。

     

      细说三处遗产点前世今生

      永丰库遗址

      永丰库前生为南宋“常平仓”(官府粮库),元朝(此时永丰库作“收纳各项断没赃罚钞及诸色课程”)之后为明朝宏济库(由平准、永丰二库并为一库)。

      2001年9月和2002年3月,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两次对其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永丰库遗址规模较大,南北长120米,东西宽80米,总建筑面积9600平方米。遗址以两处单体建筑基址为核心,并有与之相关的砖砌甬道、庭院、排水明沟、水井、河道等众多遗迹,出土可复原各类文物800余件。专家认定:永丰库遗址是目前宁波发现的唯一元代大型建筑遗址,同时也是我国首次发现的古代地方大型仓库遗址。出土大量贸易陶瓷,汇聚了我国宋元时期大江南北不同区域的著名窑系,其发现、发掘,为确认宁波为我国元代第二大对外贸易港口城市在考古学上提供了重要实据。

      2003年4月,被国家文物局评定为“2002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06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庆安会馆

      位于市区三江口东岸。为甬埠行驶北洋的舶商所建,始建于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落成于咸丰三年(1853年),既是祭祀天后妈祖的殿堂,又是舶商航工娱乐聚会的场所。作为中国古代航海文化的见证,庆安会馆是中国八大天后宫和七大会馆之一,又是江南现存唯一融天后宫与会馆于一体的古建筑群。建筑装饰采用砖雕、石雕和朱金木雕等宁波传统工艺,堪称宁波近代地方工艺之杰作。庆安会馆是宁波港口城市的标志性建筑,是昔日宁波港与海外各国通商贸易的历史见证。

      2001年6月,庆安会馆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改建为全国首家海事民俗博物馆。

      水则碑

      位于海曙区镇明路西侧平桥街口(原是平桥河)。宋宝祐间(1253—1258)建,明清两代续修,现大部分石亭建筑为清道光时所建,保留了南宋的亭基和明代的重修“平”字碑。1999年,考古重现水则碑(亭)旧貌,经重修后,恢复平桥河,与月湖水系相通,还历史的环境氛围。

      水则亭为则水碑而建,亭在四明桥下,取适中之地,测量水势,镌“平”字于石上,城外诸楔闸视“平”出没为启闭,水没“平”字当泄,出“平”字当蓄,启闭适宜,民无旱涝之忧。因此,把四明桥改称平桥。水则亭为保庄稼丰稔、州郡平安发挥了重要作用。

      水则碑利用平水的原理达到体察灾情、民情统一调度的目的,是研究水利发展史,研究城市排涝防洪水利工程不可多得的实物例证,有着特殊的意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