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媒体视野
  •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宁波亮点[图]
  • 阅读:
  • 时间:2011-04-29 09:49
  • 来源:宁波日报来源:宁波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 作者:陈朝霞
  •   4月20日至23日,在2011中国义乌文化产品交易博览会上,我市第6次参展,7个文化创意园区、9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56家企业精彩亮相,成为我市文化创意产业在历届义乌文博会中参展规模最大、参展企业最多、参展门类最为齐全的一次。

      从这次展会上,我们看到了我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诸多亮点:文化产业园区集聚发展,迸发出开拓创新的巨大活力;“宁波非遗”古今辉映,展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市场有机融合的广阔前景;文化创意与历史文化及高新技术结合,为文化制造企业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义乌文博会宁波馆

      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口径,至2009年底,我市共有文化产业经营单位2.11万家,比上年增长11%;完成总产出546.5亿元,增长6.7%;实现增加值136.33亿元,比上年增长2.5%,占全市GDP的3.4%;年末文化产业从业人员24.01万人,增长4.2%,占二三产业从业人员的比重为6.3%,同比提高0.1个百分点。虽然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近两年我市文化产业增加值有所放缓,但影视动漫、创意设计、剧院演出等核心行业逆势上扬。2008年,全市直接从事文化活动的“文化服务”实现增加值49.31亿元,比上年增长12.4%。

      数字是枯燥的,但是却真实地反映了我市文化创意产业强劲的发展势头,正如市文广新闻出版局副局长郦宝夫所言:“我市文化产业亮点纷呈,总体实力跻身全国同类城市前列:我市文化产业种类齐全,特别是新兴的创意产业,与深圳、杭州等城市相比虽然起步晚,但是近两年来发展迅猛,新兴文化创意企业数量迅速增加。同时,宁波的文化产业与经济的融合度高,传统制造业因为科技与文化含量的注入蓬勃发展,也带动了文化出口的增长。”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基地

      宁波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新芝8号创意园、和丰创意广场、创意1956、国家动漫游戏原创产业基地、象山影视文化产业园……最近几年,在全市首个LOFT创意园区——新芝8号创意园的带动下,我市已拥有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园区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22个,推动着文化产业向集约化、基地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基本形成了区域特色鲜明、发展活力强劲的文化产业格局。

      一个个令人刮目相看的数据足以说明问题:

      鄞州区已建成国家级动漫游戏原创产业基地,总建筑面积约2万平方米,基地内动漫人才培训中心可同时容纳200人进行培训,已入驻水木、天维、宣逸、卡酷等多家知名动漫游戏企业,制作的多部优秀原创动漫作品和游戏在国内外有了一定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动漫游戏平台集聚效益明显。

      宁波大学科技园区动漫基地集研发办公、创业设计和创业孵化于一体,自2009年3月正式运营以来,已先后承接动漫影视、电视栏目包装、企业产品宣传等项目20余个,入选“国家级大学科技园”。

      2009年入驻新芝8号创意园的14家文化创意及设计类企业,完成营业额7233万元,税收846万元,土地单位面积产出和人均产业分别达到927万元/亩和40万元/人。目前园内所有的设计工作室均“名花有主”,100余位设计师在这里正创造着巨大的财富,提升城市的价值。

      和丰创意广场虽然今年10月20日才正式开园,但已荣获多项殊荣:被国家科技部认定获批为“国家现代服务业创意设计产业化基地”,被宁波市政府认定为“宁波市市级现代服务业产业基地”和“宁波江东留学人员创业园”等。目前已吸引世界著名的荷兰INDES设计公司、韩国KODFA设计协会、英国JMDA公司、美国李奥贝纳广告公司等8个国家的60多家企业入驻,签约率达到47%。针对宁波城市经济结构转型要求,结合设计创意企业个性需求,正积极打造长三角一流的线上线下工业设计与文化创意产业交易平台,功能性多专业领域(服装面料书籍、色彩书籍、产品设计、人机工程等)、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等六大平台,成为实现宁波由“制造名城”向“设计名城”转变的重要基地。

      溪口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已成为宁波文化和旅游紧密结合的典范,被评为国家5A级景区,成为亚洲惟一入选世博会未来馆城镇。

      象山影视文化产业园主打影视文化和旅游牌,成为“长三角双休日旅游休闲热点景区”和“全国影视拍摄基地”,以影视为品牌带动旅游,同时促进影视投资等产业链的延伸。

    象山影视文化产业园在本届文博会上的展位

      北仑数字科技园自运营以来,已集聚了10多家动漫、游戏企业。

      高新区软件产业园依托区域资源,打造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文化创意产业基地,目前已集聚各类文化创意企业60余家……

      创意产业又称创意经济,是指源自个人创意、技巧及才华,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与运用,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企业,主要包括工业设计、影视动漫、艺术品创作交易、广告策划等。放眼中国经济,创意产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冲击、影响着我们的经济生活,改变着我们的发展理念,并为快速奔驰的中国经济列车提供了新的动力。

      宁波作为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之一,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000余家,工业经济总量超过1万亿元,但是相比其他重点城市,创意产业特别是工业设计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急需通过加快工业设计产业等途径,来提升全市工业的发展能级和产业竞争力。宁波的这些高起点的文化创意产业基地汇集了工业设计、时尚设计、影视传媒、广告策划、数字网络、摄影美术、动漫游戏、文化艺术、信息咨询等创意企业入驻,无疑成为创意企业和创意人才的集聚地,拓展了宁波的国际视野,提升了宁波产品的整体形象,提高了产品的设计品位,同时为宁波城市带来了人才,促进了品牌的提升,宁波制造业和服务业的竞争力提升便顺理成章,宁波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呼之欲出。

      关键词:动漫游戏等新兴产业

      新的经济增长点

      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动漫游戏等新兴产业日益受到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

      美国动漫产业的出口仅次于计算机,产值高达2000多亿美元;

      日本动漫产品占据了世界动漫市场的65%,广义的动漫产业实际上已超过了汽车产业;

      韩国动漫产业虽然自上世纪90年代才起步,但到2006年,其国内市场动漫产业销售额为116亿美元,出口更高达294亿美元,占国际市场近10%的份额,成为第三动漫产业大国。

      近年来,中国动漫产业飞速发展。以异军突起的杭州为例,2004年,杭州动漫产业几乎没有什么产量,但到2009年,全国原创动画的约1/6、优秀动画的约1/4产自杭州。

      可以说,省城杭州的这一华丽转身让作为邻居的宁波如梦初醒,宁波动漫游戏等新兴产业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至目前已具有一定原创水平和生产能力,并呈现出加速发展的良好态势。

      目前,全市登记注册的动漫、游戏企业有40余家,其中注册资金1000万元以上的有15家,企业注册总资金达到2亿元,水木动画、宣逸网游、卡酷动画、民和动画等一批有实力、成长性较好的动漫游戏企业相继涌现。

      2008年10月国家级动漫游戏原创产业基地落户宁波,2009年宁波水木动画设计有限公司年产动漫就突破10000分钟,位居全省第二,原创动漫作品《中华五千年》和《十万个为什么》荣获省“五个一工程”奖,已在北美最大的中文电视台——麒麟卫视播出,并被东南亚600多所华文学校作为教材使用,公司还被评为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

      2008年10月,浙江宣逸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由大学生自主创业成立,第二年9月,其自主研发的首款游戏《帝国重生》就正式上线,9个月时间收益近500万元,并成功打入韩国、日本等国际市场,填补了宁波地区游戏产品出口海外的历史空白。

      浙江普达海控股集团与央视动画联袂打造励志动画片《小牛向前冲》,已在央视一套《大风车》栏目播出。天维文化创作的动画作品《漫画英语》也在央视新科动漫频道播出,全年的播放量将达到3650分钟。

      盛光天翼自主开发的网络游戏《天翼决》,在国内网游产品中列综合排名第十,也成功出口韩国、日本和北美市场。

      稻草家族动画影视携手中国电影集团公司、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联合出品的《海底淘法》,成为国内首部面向少儿的公益性普法教育动画电影。

      宁波民和文化传媒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合作制作的104集大型3D动画影视剧《少年阿凡提》,亮相第50届“法国安纳西国际动画电影节”,受到极大关注。

      同时,宁波作为先进制造业高地,和动漫关联度高的文具、服装、玩具等产业有很突出的优势,这为动漫产业的衍生产品开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比如,随着《小牛向前冲》的热播,系列图书和音像产品已陆续问世,“小牛”产业链逐步形成,观众不仅可以在商场超市购买上述产品,还能通过普达海网络商城进行相关产品的在线选购。而卡酷动画的代表动画形象“麦圈可可”深得青少年喜爱,其光碟、图书、玩具、文具等系列衍生产品的开发也已全面启动,市场反应热烈。

      如今,宁波动漫企业在国家广电总局登记备案的动漫作品达到30000多分钟,名列全省第二位,全国第八位。包括动漫、游戏、创意设计等行业在内的新兴文化产业在整个文化产业增加值中的占比逐年上升,从2006年的10.2%增长到2010年的17.9%。

      宁波动漫游戏等新兴产业已经走在勇往直前的大路上,由于动漫游戏新兴产业属于资金密集型、科技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的文化创意产业,具有消费群广、市场需求大、产品生命周期长、高附加值等特点,显然,它的长足发展有利于促进我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及文化创意产业转型升级,也有利于扩大就业,使之逐步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推动全市经济的转型升级发挥积极作用。

    本届文博会宁波展团一展位前

      关键词:文化含量

      提升文化创意产业的竞争实力

      文化创意产业离不开“文化”两字,没有文化含量,整个文化创意产业就像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无以为继。而以河姆渡遗址为代表的史前文化,以上林湖越窑遗址为代表的青瓷文化,以天童寺、阿育王寺为代表的佛教文化,以保国寺为代表的建筑文化,以天一阁为代表的藏书文化,以“宁波帮”为代表的儒商文化以及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和丰富的民俗民间

      艺术资源,还有红帮文化、渔文化……富有特色的浙东文化给宁波文化产业以深厚的精神底蕴,植根于本土独特的文化之中,宁波的文化产业也被赋予了充满文化含量的品牌性格,透过创意十足的产品传递对文化的感动,既提升了文化产业的竞争实力,又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象山影视城这座宁波惟一的影视基地,开城6年来,通过相继拍摄的《神雕侠侣》、《碧血剑》、《水浒》、《西游记》、《赵氏孤儿》等100余部影视作品,已经让国内外观众了解了素有“东方不老岛、海上仙子国”美誉的象山,它已将国家3A级旅游景区、中国魅力景区、中国最具发展潜力影视拍摄基地、中国十大影视基地、全国指定影视拍摄基地等诸多的荣誉收入囊中。不仅如此,还充分挖掘象山传统的海防海港文化和渔文化,船模、晒盐技艺、提线木偶、根雕等象山非遗在影视城内一一得到展示。今年预计来此拍摄的影视剧组将达30个,而一季度旅游门票的收入也比去年同期翻了一番。可以说,以影视带动旅游、以传统文化提升影视文化旅游地的层次,从而进一步推动文化产业链的发展,象山影视城做得很成功。

      宁波卡酷动画制作有限公司的产量已高达2872分钟,总量为全市第一,不为人知的是,卡酷是宁波首家以推广本土文化为主要特色的原创动画制作公司。在它们的作品中,“麦圈可可”系列、《红色通道》、《来发讲啥西》、《狮球的传说》、《孔雀西南飞》等都烙上了“宁波文化”的印记,从远古的河姆渡开始,宁波民间故事、传说,小英雄故事、四明游击队抗日事迹等得到生动的展示,甚至还首开越剧动漫先河,把当代宁波青年扎根西南支教的故事搬上屏幕。该公司以创作有趣味、有创意、有影响力的动画片为己任,巧妙地把宁波文化渗透在作品中,为自己的产品注入了独具特色的因子,这种做法值得借鉴。

    “和丰”瓷

      宁波瓷方向陶瓷发展有限公司作为一家现代陶艺产品和瓷文化研究的公司,从品牌到产品都融入到宁波历史文化当中,令古老的陶瓷产业正焕发出新的光彩。其品牌“和丰”取自宁波乃至全国近代纺织工业史上的重要企业和丰纱厂的“和丰”二字,其产品融合宁波历史悠久的红帮服饰文化,设计开发出“服饰陶瓷”——镂空灯、旗袍模特、花瓶等,大大丰富了“和丰”瓷的内涵。它将宁波慈孝文化与茶文化相结合,生产出现代时尚的茶具,绘有中国花鸟、山水图案的传统茶具,令不懂欣赏的老外也频频点头。公司还定期到中小学及幼儿园举办陶艺制作课程,普及国粹文化知识。以现代审美诠释宁波传统文化的这种做法,实现了科技与创意、实用与个性的统一,无疑为企业赢得了市场先机。

      这样的例子还可以举很多。如果说世界已经进入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新时代的话,那么丰富的宁波文化元素与文化产业的融合,无疑顺应了时代的发展,在无形中改造和提升着传统的文化产业,催生出文化的新业态、新载体,以文化产业的形式创造着新的文化品牌,打响了宁波历史文化品牌、文化旅游品牌、重大文化项目品牌。

      延伸阅读

      “1235工程”

      毋庸讳言,宁波的文化创意产业与杭州、深圳等城市相比还存在差距。

      比如在体制上,条块分割、多头管理、职能不清、缺乏统一协调、配套政策不完善的情况依然存在,县市区的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比如只有文具用品业、民办博物馆业领先全国,其他形成优势的文化产业较少,文化产业发展总体水平规模偏小,核心层、相关层没有上市公司,对GDP的贡献不足;再比如文化产业结构不尽合理,文化产业链不够完善,上游原创严重不足,中游生产环节集约化程度不高,下游营销能力不强,特别是代表新兴文化的外围层所占比重超过60%,代表传统文化的核心层比重较低,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缺乏。

      核心层和外围层的发展较为薄弱,这种发展模式弊端是,一方面受外围市场影响较大,一旦经济出现震荡,文化产业的发展必然受到影响;另一方面,建立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基础上的发展模式,也不利于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如何优化文化创意产业结构,推动、加快文化创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如何提升文化产业的竞争力?这成了“十二五”期间我市文化产业发展不能回避的问题。

      我市出台的“十二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将构建我市“门类齐全、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的文化产业发展体系,争取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增幅在20%以上,到2015年占GDP比重超过5%,核心层、相关层比重较大提高,文化产业逐步发展成为经济支柱产业。

      同时,大力发展宁波文化产业的“1235工程”也已出炉,详细列出了“十二五”期间我市重点打造的文化产业项目。其中“1”指的是10个重点文化发展集聚区,“2”是指20个重点文化品牌,“3”为30个重点文化项目,“5”表示50家重点文化企业。这一工程调整了文化产业的投资结构,在加强传统文化产业发展基础上,做强广电新闻出版业,重点发展新兴文化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动漫产业、艺术品产业等,实现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