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媒体视野
  • 江南舞剧女儿梦香港公演
  • 阅读:
  • 时间:2011-02-25 08:35
  • 来源:大公报来源:宁波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 作者:李梦
  •   一部反映江南民俗的舞剧《十里红妆.女儿梦》昨起在香港文化中心大剧院演出。该剧曾于国家大剧院和上海大剧院等地演出多场,亦曾远赴德国、法国、奥地利和波兰等国演出。宁波市歌舞团团长邹建红说,以音乐和肢体语言为表现形式的舞剧在理解上不存在语言障碍,因而能获得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认可。邹建红还说,今次在香港和广州的演出是该剧全国巡演的最后一站,剧团对香港首演充满信心。

      婚庆民俗灌注故事

      《十里红妆.女儿梦》由宁波市歌舞团排演,并请来国家话剧院副院长王晓鹰担任总导演。王晓鹰在解释创作灵感来源时说,他两年前参观宁波「十里红妆」博物馆时被馆内的丰富藏品吸引, 「感觉像坠入一片朱红色的湖水中」。他说,博物馆中的藏品,大到「千工轿」、「万工床」,小到一件首饰盒背后都藏着一个故事或一段感情。他所做的是将浙东地区丰富的婚庆民俗灌注于一个女子的爱情故事中,表现主人公对爱情的期待与坚守。

      该剧透过「梦恋」、「梦别」、「梦归」和「梦嫁」四幕,讲述江南女子越儿等待外出闯荡的丈夫阿甬归来的故事,并穿插呈现浙东地区如轧蚕花和焐新床等民间习俗。王晓鹰说,借着绵延二十年的爱情故事,浙江地区的传统民俗被搬上舞台,成为戏剧化的、有生命的表达。

      与通常「先有剧本再设计『舞美』和道具」不同,该剧的特点是「道具在前剧本在后」。邹建红说,通过一次次的剧本修改,故事渐渐丰富起来,并将宁波人当年远赴香港和东南亚创业的情形呈现在舞台上。身为宁波人的邹建红看到剧中男主角别离家人时,总是激动不已。他说,有才气的年轻男子离家闯荡是浙江宁波和温州等地的风俗。邹建红相信,当年远赴香港闯荡的宁波人在观看演出时定会产生情感共鸣。

      浙江方言融入剧中

      饰演男女主角的曾明和程琳跟随该剧排演已有三年。曾在舞剧《西施》和《大围屋》中饰演男主角的曾明说,该剧不论是双人舞还是故事情节都很耐看。王晓鹰说,选择曾明饰演男主角是看重他的人物表现力和对戏剧感的把握。「因为我是戏剧导演,所以特别欣赏演员对于人物细致和复杂情绪的诠释。」曾明说,透过一次次排练与演出,他如今对于人物情绪有更深的理解。每到第三幕和越儿离别时,他常因体会到主人公内心的纠结与不舍而泪流不止。

      与舞剧表演经验丰富的曾明不同,女主角越儿的扮演者程琳说,这次参演经历令她「从一名舞蹈演员成长为舞剧演员」。她说,较之舞蹈演员多关注肢体表达,舞剧演员还需要拿捏人物情绪。她起初琢磨不透女主角从十八岁的天真浪漫,到二十八岁的苦苦等待,再到三十八岁盼到爱人归来的心路历程,后在导演的启发下逐渐领悟。

      该剧将浙江方言作为音乐元素融入剧中,如庆祝女儿诞生时,众人用方言齐声喊出「吃呐」等。另外,在「梦嫁」一幕中,女主角越儿的三十六个肚兜,从颜色到花式个个不同。这些肚兜是从上海某私人收藏家处拍照采样后,送至北京手工刺绣加工厂定制而成。

      此外,该剧服装设计师陶蕾曾为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设计服装,而担任舞美设计的戴延年亦曾为大型民族歌剧《江姐》和国家大剧院出品歌剧《蝴蝶夫人》设计舞美。

      曾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的舞剧《十里红妆.女儿梦》自本月二十四日至二十六日在香港文化中心大剧院连演三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