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12月20日),《天一阁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图录》、《天一阁藏明代科举录选刊·乡试录》举行了首发仪式。这两本古籍录收集了天一阁最珍贵的书籍,可谓集“南国书城”镇馆之宝大成。
《天一阁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图录》是天一阁藏珍贵古籍的书影之集大成者,收录了天一阁入选第一、二、三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84种珍贵古籍的典型书影。其中天一阁入选《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共9种,包括万斯同《明史稿》、《洪武四年进士登科录》、毛氏汲古阁影宋抄《集韵》等,大多为国家一级二级文物,堪称天一阁的镇馆之宝;入选《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47种,囊括了明朝具有代表性的版本,如明内府刻本、明吴思贤刻本、明黄鲁曾刻本等,对了解明代版刻有重要参考价值,也反映了天一阁以明刻本为主要收藏的馆藏特色;入选《第三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28种,主要是稿抄校本和孤本文献,包括乾嘉时著名的校勘学家顾广圻手校本《仪礼注疏》和现存明代孤本文集《樵云诗集》等。本图录是天一阁继《天一阁系列·善本》后的第二次以图录的形式向世人展示天一阁的文献。
《天一阁藏明代科举录选刊·乡试录》是目前已出版的明代科举专题文献中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丛书,收录的科举文献均为善本,多海内孤本,且绝大多数均为首次刊布。乡试录保留了大量科举试卷的文本、科举人物的传记资料,相关圣旨、奏疏、执事官的基本信息以及殿试之后一系列重大仪式,是科举考试最生动的化石遗存。自2006年起,天一阁博物馆对馆内所藏科举录进行整理,共陆续出版登科录及相关科举文献56种、会试录及相关科举文献38种、乡试录及相关科举文献274种。
科举考试作弊夹带:这是一份科举考试时作弊用的丝绸夹带。夹带用丝绸制成,通常藏于肩部、腰部、襟部衣裳内,这块夹带宽36厘米,长61厘米,比一块现代人用的毛巾大不了多少,上面用比米粒还小的毛笔字抄录了《下论》4万余字,共计234行,每行约180字。
又讯
昨天,部分明清科举实物在宁波大酒店举行的科举与科举文献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展出。展出的文物都是天一阁的藏品,包括清代宁波各类试卷、宁波孝廉堂试卷、升官图、高丽国朴璋灿赴京查证书、清光绪三十一年的国家兴贤育才谕令、状元及第腰佩、戒尺教鞭。
著名汉学家本杰明·艾尔曼:天一阁是全球学者的文化宝库
“全世界研究科举文化的学者都知道宁波的天一阁,天一阁是中外学者的宝库。”昨日,前来参加科举与科举文献国际学术研讨会的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历史系和东亚系双聘教授本杰明·艾尔曼这样坦率地告诉记者。本杰明·艾尔曼教授曾五访天一阁,对天一阁的发展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口字正腔圆的普通话,说起明清时期的科举文化头头是道,每年要在中国住3个月——这就是本杰明·艾尔曼教授,他是海内外著名汉学家,研究领域主要为中国思想文化史、中国科学史、中国教育史以及中日文化史等。
艾尔曼教授告诉记者,他是在大学二年级时,喜欢上中国文化的。随着研究的深入,艾尔曼教授发现了天一阁在中国历史文化研究中的重要性。他说:“我研究中国文化时需要大量的历史资料,但北京、南京、上海的资料都不全,最好的、最齐全的资料都在天一阁。”
上世纪80年代初,艾尔曼来到天一阁,要求查看族谱、地方志,但当时天一阁并没有对外开放,艾尔曼教授失望而返。此后,艾尔曼教授又三次造访天一阁,都空手而回。忆及此,艾尔曼教授不无遗憾地道:“当时的天一阁,还只是旅游景点和资料库,并没有起到博物馆的功能。”
不过,近年来,天一阁致力于古籍的出版和数字化,数百年所藏的资料做到真正的“化身为千”之举,得到了艾尔曼教授连声称道。他说:“这才是天一阁存在的价值所在,它为遍布全世界的研究中国文化的学者提供了珍贵的学术资料。”
艾尔曼教授告诉记者,近期他正在研究中国科举对日本文化的影响,因为宁波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宁波对日本的影响也是研究重点之一,他还会借鉴天一阁中的珍贵古籍。他说:“现在中国越来越受到世界的关注,中国文化热在美国的大学成了潮流,我就职的普林斯顿大学有200多名学生在学习中文,也许有一天,他们也会来天一阁查看那些数百年流传下来的古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