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据分析
  • 分报告二:旅游饭店业运行和发展分析
  • 阅读:
  • 时间:2009-02-25 10:34
  • 来源:宁波市旅游局来源:宁波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 分报告二:旅游饭店业运行和发展分析

     

    一、旅游饭店业基本概况

    (一)规模变化

    2008年宁波市住宿接待业总体规模增长迅速,全市住宿单位达4000家左右,接待能力进一步提升。但星级饭店在整个住宿接待业中比例不高,仅占5%。与2007年相比,星级饭店的规模有所减小(如表2所示)。截止2008年12月,宁波市星级饭店总数为199家(比2007年减少了15家),房间数19687间,床位数33182张。星级饭店数减少的主要原因是星级复核复评取消了18家星级饭店。但从客房总数和床位数上看,并没有大幅度的减少,主要是因为规模较大的高星饭店的增加,而退出市场的都是小规模的中低档饭店。我市的星级饭店总体规模和水平在国内同类城市继续位居前列,在省内仅次于杭州(杭州250家)。

     

    2  2003-2008年饭店业规模变化一览表

    年份

    饭店数(座)

    客房数(间)

    床位数(张)

    2003

    150

    13851

    25140

    2004

    170

    14597

    25839

    2005

    178

    16495

    29499

    2006

    194

    19859

    34823

    2007

    214

    23980

    38950

    2008

    199

    19687

    33182

    (二)结构变动

    从层次结构来看,各层次星级饭店的数量分布呈金字塔结构,形成了基本适应经济发展及城市地位的产业格局,截止2008年12月,宁波市星级饭店不同星级饭店的数量为五星9家,四星18家,三星46家,一二星126家。由于新增的旅游星级饭店主要是高星级饭店,因此,宁波市饭店业的整体结构趋向高档化。从数据上看,2007年底宁波市五星级饭店客房数量占所有星级饭店数量的约8%,而2008年底,五星级饭店客房数量占到全部客房数的10%左右。这种饭店业结构将使五星级饭店间的竞争加剧,并给三四星级饭店的经营带来更大的压力。因此在未来的几年中,如何有效开拓高端市场将成为影响宁波旅游饭店业整体绩效的重大问题。

    从所有制结构来看,国有和集体企业的合计比重不到25%,私营和股份制企业合计比重高达70%以上,民营企业已经成为饭店业的主体。可见,我市的饭店业基本上解决了体制问题,产权主体多元化明显。近几年宁波饭店业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归功于民营经济的投入。目前我市已经形成了以国际和国内著名品牌酒店集团为龙头、单体星级饭店为主体、经济型酒店为新生力量的多元化饭店发展格局。

    二、旅游饭店业经营绩效

    (一)行业整体绩效平稳中略有上升

    2008年宁波饭店业受到多个重大事件的影响。一方面是经历了雪灾、“5.12”大地震、北京奥运会、美国金融风暴等系列重大事件的持续冲击,另一方面我市也迎来了杭州湾跨海大桥通车的重大利好和机遇。在正负两方面因素叠加的影响之下,行业整体的经营绩效平稳中略有上升,各主要绩效指标较2007年均有所增长。

    2008年我市饭店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了10.31%,达到390194.64万元。经营利润涨幅明显,同比增长了15.91% ,达到127019.84万元。营业税金同比增长了7.55%,达到20781.71万元。从整体发展趋势来看,宁波饭店业整体营运状况良好,营业收入保持持续增长态势(如表3所示),但增速有所放缓。

     

    3  2004-2008年饭店业营收情况

     

    营业收入(亿元)

    营业税金(亿元)

    经营利润(万元)

    2004

    22.6417

    1.1862

    -8535.43

    2005

    23.3893

    1.2157

    81404.90

    2006

    29.2483

    2.2964

    88510.26

    2007

    36.2437

    1.9300

    119266.21

    2008

    39.019

    2.078

    127019.84

     

    从纵向上比较,2008年全市星级饭店的平均出租率为62.89%,与2007年的62.04%相比有小幅增长;年实际平均房价为299.89元/间天,亦略高于2007年的294.29元/间天。从横向上比较,年均出租率与浙江省饭店业的整体发展变化相比,出租率应该与浙江省的水平基本持平或者略高,平均房价水平则继续保持高于浙江省平均水平(根据前11个月的情况预期)。

     

    4  2004-2008年宁波与浙江省饭店出租率和平均房价比较

     

    年平均出租率(%

    年度实际平均房价(元/间天)

    宁波市

    浙江省

    宁波市

    浙江省

    2004

    68.17

    68.30

    295.06

    266.2

    2005

    64.47

    64.12

    299.50

    267.2

    2006

    62.74

    63.2

    273.31

    266.5

    2007

    62.04

    62.7

    294.29

    285.4

    2008

    62.89

    ------

    299.89

    ------

    (二)绩效全年月度变化前升后降

    从每月出租率的变化上看,2008年宁波饭店业的波动与历年来的规律比较接近,即在2月和8912月份相对较低,37月则相对较高,且除8月以外,各月的出租率均高于2007年(如图19所示)。其中,由于大桥开通效应的影响,59月份的出租率增长特别明显。

    1112月份的出租率较往年有了反向变化。从2007年的折线图看,11月和12月的出租率较9月和10月有所回升,但2008年的出租率却出现了明显的下降,其原因主要是受到全球金融风暴的袭击,减少了入境旅游者和商务客流,饭店业的总体需求下降。

     

     

     

     

     

     

     

     

     

     

     

     

    18  2007年和2008年星级饭店各月出租率曲线

     

    平均房价的月度变化呈现了与平均出租率相类似的特点,饭店平均房价在110月份的绝大多数的月份上比2007年同期的平均房价有所上浮,仅在6月和8月略低于2007年的水平,房价多在300元左右浮动。但是11月和12月的平均房价分别为287.39元和282.78元,比10月份的平均房价下降了11.6%13%  

    19  2007年和2008年星级饭店1-12月平均房价变动

     

    将宁波全年饭店业整体平均出租率与浙江全省和杭州市相比较(如图20所示),在大多数月份宁波的出租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仅在3月和10月略低),且在半数的月份上高于杭州的平均出租率,整体表现明显优于2007年(2007年大多月份平均出租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详见2007年宁波旅游经济运行分析)。

    20  2008年浙江省、宁波市和杭州市平均出租率分月比较

     

    从平均房价上看,2008年宁波饭店业110月均超越了全省平均水平,但是在大多月份仍低于杭州的平均房价(如图21所示)。

    21  2008年浙江省、宁波市和杭州市星级饭店平均房价比较

     

    (三)不同星级饭店绩效差异明显

    2008年全年的平均出租率来看,14星级饭店的平均出租率均高于2007年的水平,其中一二星级的酒店增长比三四星级更为明显,而五星级酒店则比2007年略低。经济等酒店的增长幅度要高于高星级酒店。但是从平均房价上看,五星级酒店的增长幅度最为明显,达到6.7%,而一星级酒店却降低了6.57%。

     

    5   2007年和2008年不同星级出租率和平均房价的比较

    星级

    出租率(%)

    平均房价(元)

    2007

    2008

    同比增长%

    2007

    2008

    同比增长

    平均

    62.04

    62.89

    1.26

    294.29

    299.89

    3.62

    五星

    56.07

    55.65

    -0.75

    564.72

    602.63

    6.71

    四星

    61.17

    61.21

    0.07

    415.69

    412.61

    -0.74

    三星

    63.69

    64.86

    1.22

    235.22

    243.16

    6.2

    二星

    64.3

    65.47

    2.01

    165.64

    166.94

    0.86

    一星

    70.43

    72.39

    2.64

    119.8

    112.19

    -6.59

     

    从出租率的季节变化来看,低星级酒店年出租率的季节波动幅度较高星级酒店更缓和,一二星级酒店全年最高和最低月出租率的差异不超过10%,而四星级和五星级酒店则超过15%,五星级酒店的最高最低出租率更达到了近20%。五星级的最低出租率出现在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后的12月,这显示出高星级酒店比低星级酒店更加敏感,更容易受到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

     

    6  2008年饭店分星级各月出租率一览表

    月份

    五星级

    四星级

    三星级

    二星级

    一星级

    2007

    2008

    2007

    2008

    2007

    2008

    2007

    2008

    2007

    2008

    1

    54.79

    61.17

    60.42

    60.96

    60.03

    57.14

    63.61

    68.71

    67.95

    71.62

    2

    48.80

    52.94

    53.93

    49.69

    51.90

    54.34

    58.96

    67.5

    71.79

    69.7

    3

    55.80

    49.91

    66.67

    63.69

    59.47

    65.99

    62.44

    66.92

    66.97

    70.97

    4

    64.40

    56.15

    66.17

    66.12

    63.83

    68.4

    63.01

    68.45

    68.28

    73.52

    5

    55.89

    60.26

    65.45

    69.1

    63.29

    73.77

    63.79

    66.69

    70.93

    76.17

    6

    60.62

    64.57

    60.69

    66.49

    63.57

    71.12

    65.84

    68.19

    70.52

    77.65

    7

    51.15

    60.52

    60.20

    63.89

    62.77

    68.37

    64.98

    65.74

    72.12

    72.72

    8

    47.09

    48.72

    62.69

    56.25

    61.97

    62.84

    64.84

    65.77

    71.37

    71.76

    9

    50.97

    53.89

    57.41

    58.45

    59.54

    62.09

    63.97

    61.58

    69.64

    68.39

    10

    60.62

    60.74

    61.12

    64.69

    63.40

    69.51

    62.57

    62.57

    66.78

    71.69

    11

    68.17

    56.36

    66.32

    64.58

    68.44

    67.57

    66.77

    59.43

    69.78

    70

    12

    56.07

    45.48

    61.17

    55.39

    63.69

    62.16

    64.3

    61.07

    70.43

    67.61

     

    三、各县市区旅游饭店发展状况

    2008年总体上看,宁波各县区饭店业都有所发展,但不同县区的差异仍然存在。

    (一)规模和速度

    从饭店供给的总量上看(如表7所示),各县市区中,仍然以慈溪市的饭店业规模最大,客房数量达到了3881间;海曙区和余姚市次之,客房数量分别为35962404间。从20072008年数量的对比上看,规模增长最快的是海曙区,其星级饭店客房数量增长了65%,其次是北仑区,其客房数量增长在50%以上。

    各县市区的星级饭店数量和结构上仍然存在差异,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一。慈溪、余姚的经济总量和饭店数量都遥遥领先,海曙区的高星级酒店比较密集;象山、宁海等热点旅游目的地饭店总量不大,但都有了四星以上饭店,镇海、宁海和象山目前尚未有5星级饭店。鄞州区虽然当前没有五星级酒店,但是按顶级标准建设和已经投入运营的酒店数量较多,会是未来高星级酒店密集的另一个区域。虽然各市区的规模结构与当地经济水平联系密切,但也存在这发展不太均衡的地方,例如象山没有一家三星级饭店,旅游旺季远远不能满足游客需求。

    7  各县市区饭店数量和客房数一览表

    县(市)区

    客房数(间)

    饭店数量

    2007

    2008

    五星级

    四星级

    三星级

    二星级

    一星级

    海曙区

    2177

    3596

    2

    5

    8

    4

    1

    江东区

    2361

    1904

    1

    2

    6

    3

    0

    江北区

    841

    1166

    1

    1

    4

    3

    0

    北仑区

    1249

    1868

    1

    3

    2

    13

    2

    镇海区

    804

    614

    0

    1

    3

    2

    0

    鄞州区

    1479

    1401

    0

    2

    6

    7

    0

    余姚市

    2155

    2404

    2

    0

    3

    22

    8

    慈溪市

    3518

    3831

    1

    1

    8

    29

    8

    奉化市

    796

    1154

    1

    0

    4

    5

    1

    宁海县

    1064

    999

    0

    2

    2

    9

    1

    象山县

    1014

    750

    0

    1

    0

    8

    0

    (二)饭店业经营绩效比较

    将宁波各县市区饭店的平均出租率与2007年相比较发现,除江北区和鄞州区外,其余各县区的平均出租率均有所增长,其中象山县增长最明显,增长了近5个百分点,各县区出租率的差距在缩小。从平均房价上来看,则除慈溪以外各县区的平均房价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以鄞州区增长了近30%,涨幅最为明显。主要是由于鄞州区高等级酒店数量增长较快所致。由于接待的客源仍然以休闲度假的中高端旅游者为主,象山和宁海的平均房价依然高居前两位。

     

    8  2006-2008年各县市区经营出租率和平均房价一览

    县(市)区

    累计客房出租率(%

    累计实际月平均房价(元/间·天)

    2008

    2007

    2006

    2008

    2007

    2007

    宁波市

    62.89

    62.04

    62.74

    299.89

    294.29

    273.31

    江北区

    54.05

    59.04

    61.85

    265.2

    231.12

    234.46

    北仑区

    62.88

    61.27

    55.29

    219.56

    207.24

    209.38

    镇海区

    59.65

    55.57

    59.31

    269.93

    233.40

    224.44

    鄞州区

    60.42

    63.17

    59.95

    248.38

    192.62

    220.47

    余姚市

    65.47

    63.62

    66.55

    270.91

    256.81

    222.95

    慈溪市

    66.8

    64.99

    64.05

    219.55

    233.19

    221.05

    奉化市

    56.88

    52.48

    52.55

    218.6

    189.30

    193.22

    宁海县

    62.48

    60.8

    59.98

    339.78

    329.74

    295.74

    象山县

    57.42

    52.63

    46.51

    376.71

    359.99

    350.92

     

    (三)饭店经营季节波动状况对比

    112个月六个市县(宁波、奉化、余姚、慈溪、象山和宁海)的月平均出租率比较中可以看出,出租率的波动依然相对平稳的是宁波市和慈溪(出租率的波动幅度在10%左右),象山则季节变动非常显著(最高出租率和最低出租率的差距超过30%)。

    22  20086县市的出租率波动比较

     

    四、2008饭店发展特点分析

    (一)投资建设热度不减,业态向多元化发展

    1、豪华五星级快速扩容,国际化水平大为提升

    由于宁波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和旺盛的商务活动的拉动,宁波市高星级饭店发展进入了快车道,2006年和2007年表现得更为突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宁波(含各县市区)按五星标准正在建造和准备兴建的饭店已经达到16家,以平均每家5.6亿元的投资计算,就有近百亿资本注入宁波高端饭店市场。今后3年内,全市五星水平的饭店将达到30多家,客房总供给量将达到1万多间,可以和现在的上海相媲美,超过大连、青岛、厦门等同类城市。高星级饭店建设带动了宁波饭店业整体档次的明显提升,也提高了饭店对高层次消费的供给水平。

    与此同时,国际品牌加快了进驻的步伐。洲际(Inter-Continental)、万豪(Marriott)、喜达屋(Starwood)、凯悦(Hyatt)、雷迪森(Radisson)、香格里拉(Shangri-La)、雅高(Accer)、温德姆(Wyndham)等国际酒店集团的品牌均已落户宁波,喜达屋集团旗下的东港喜来登酒店、温德姆集团旗下的华侨豪生大酒店、万豪集团的万豪大酒店、雅高集团的万达索菲特大酒店均已开业,顶级品牌柏悦、威斯汀已签约落户。这些品牌分别以独资、合资、委托管理、特许经营等形式与饭店业主进行合作。由于目前全球十大酒店集团中七大已经进入,宁波市目前国际品牌的数量和档次已经超过杭州。随着这些国际品牌的进入,中外饭店竞争和融合速度加快,宁波饭店业的国际化水平大大提升。但从已开业的国际品牌酒店的经营管理情况来看,在保持国际水准的同时,更好的开展管理本土化和人才本土化成为当务之急。

    2、特色化饭店有所发展,经济型酒店势头迅猛

    随着饭店市场细分越来越明显,投资者不再一味热衷于功能齐全的传统饭店,开始转向适合各种不同消费需求的饭店类型。近年来,各种业态类型的饭店在我市都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出现了如休闲度假型饭店、会议展览型饭店、景区饭店、Spa饭店、青年旅舍、农家乐旅舍、酒店公寓、汽车旅馆、产权饭店等一批服务各类细分市场的新型饭店业态。

    在众多饭店新业态中,经济型酒店的快速发展最为引人注目。经济型酒店成为饭店业新的投资热点,其突破了原有星级饭店大而全或小而全的模式,成为新的市场宠儿。当前我市具备一定水平的经济型酒店已达70多家,是星级饭店总数的三分之一强,速8、锦江之星、如家快捷、汉庭连锁、莫泰168、南苑E家等国内外品牌在宁波上演“跑马大战”,部分二三星级饭店也重新调整加入经济型饭店行列。本地南苑集团创立的“南苑e家”商务连锁酒店,目前已在宁波和省内各地开出20多家分店,其他本地企业也在努力扩大连锁数量,比如3B酒店等。应给予关注的是,经济型酒店发展也存在过热膨胀和缺乏引导的问题。由于对经济型饭店市场预期过高,进入门槛较低,很多中小投资者争相效仿,市场供应量剧增,物业、投资成本抬升,单体酒店品质良莠不齐。市旅游局已经制定出台经济型酒店的地方标准,下步准备开展经济型酒店等级评定工作,引导经济型酒店健康稳定发展。

    (二)新建饭店出现集群现象,饭店集团化进程加快

    从饭店的布局上看,新建饭店分布趋向集中化,形成了几处比较集中的饭店集群。其一是宁波市中心三江口一带,华侨豪生大酒店、凯洲皇冠假日大酒店、东港喜来登酒店、宁波万豪酒店等都已拉开面纱,宁波香格里拉大酒店也将“亮相”。其二是鄞州中心区内,宁波开元名都大酒店已经开门迎客,宁波南苑国际环球酒店、宁波索菲特万达大酒店等酒店也相继开业。另一个正在显现的集群则是东钱湖,柏悦酒店、二灵山温泉酒店、华懋国际会议中心等豪华会议度假酒店将在此汇聚。

    从饭店的发展的形式上看,集团化进程加快。近两年来,以宁波南苑集团、浙江开元旅业集团为代表的本土饭店集团在宁波的扩张速度明显加快。宁波南苑集团主要以管理输出和自建方式发展高星级饭店和经济型饭店,开元旅业集团则专注于高端饭店市场,主要通过资本运作来实现集团化扩张。浙江国大雷迪森集团通过管理输出、自行投资的方式也在宁波拥有了多家饭店,其他品牌包括国际连锁品牌、国内连锁品牌(锦江、香溢、钱塘等)至目前为止,我连锁饭店数量比例有明显增加,初步统计加入连锁品牌的饭店占星级饭店总量的10%左右,但这个比例还是偏低,宁波饭店业的集团化进程还需加快,以提高集约化和抗风险水平。

    (三)经营管理走向精细化,成本控制收效显著

    1、广泛推行节能降耗,“绿色度”提高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我市"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的目标,市旅游局专门成立了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全面推进旅游行业的技能降耗工作。由于星级饭店是旅游产业节能减排中的重点部门,因此,“节能降耗”成为2008年宁波各县区饭店行业管理中的热门话题。从市局到各县区纷纷通过与签署责任书、强化能耗统计以及推广典型的成功经验等多方面的措施来切实地推进饭店业的节能降耗工作。经过一年的努力,宁波饭店业节能降耗工作成效显著。如慈溪上半年11家高星级饭店(三星级以上)同比下降8.9%,江北区星级饭店前三季度万元增加值能耗平均下降30%

    在节能降耗的同时,许多星级饭店也在努力向“绿色饭店”的目标迈进,行业整体的绿色度不断提高。不仅如此,绿色饭店在节能灶、绿色照明产品、冷凝水回收等节能技术的应用、节能管理制度等方面总结出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在节能降耗方面起到了模范带头的作用。

    2、服务外包发展迅速,专业分工细化

    外包服务是指通过委托——代理契约将饭店内部的某项业务分包给其他企业或组织(尤指专业服务公司)来完成,以最大限度地发挥饭店的核心优势,更好地实现饭店经营目标的经济活动。在国际饭店业中,外包服务是国外饭店普遍采用的“节流”方法之一,也是饭店经营过程中增强饭店环境应变能力的重要手段。近几年来,服务外包在我市饭店业开始出现,从原先只将外围业务如外墙清洁、花木养护、布草洗涤、室内装饰等实行外包,继而将保安、大型活动场所布置外包,到现在许多饭店将一些原本被认为是饭店的核心业务如客房清扫、餐饮服务等也外包给专业公司。这种发展趋势说明饭店业的服务外包在向纵深发展,社会因而出现了许多专业性公司,比如为饭店提供花木养护的苗木公司、提供布草洗涤的洗涤公司、餐饮经营公司、提供安全服务的保安公司等等,饭店业务的服务外包发展促进了服务行业专业分工进一步细化,很多饭店从服务外包中尝到了甜头。

    外包给饭店带来的成本节约是非常明显的。当然,也有一些饭店由于专业公司选择不当、成本难以掌控以及后续管理效率不高等原因,出现了饭店服务质量下降、宾客满意率降低、协调成本上升等问题,但从整体上看,专业化的服务外包可能会成为饭店管理的一种新的趋势。饭店在实施服务项目外包时,必须对承包公司进行调查和资质审核,同时对管理和服务要求在委托合同中要有详细的条款,以确保饭店的服务品质,提高饭店客人的满意程度,实现饭店的可持续经营。

    四)制定出台标准,经济型饭店管理步入新时代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旅游经济的兴起,我市的经济型酒店发展迅猛。经济型酒店作为新兴的饭店业态,服务于大众游客和普通商务客人需求,专注于客房和早餐为核心产品,强调经济舒适和安全卫生,并以其较高的投资回报率成为投资热点。目前我市具备经济型酒店特征的酒店已达80多家,超过全市星级饭店总数的三分之一,成为我市住宿业的重要力量。由于国内还没有关于经济型酒店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因此对经济型酒店一直处于凭经验或者参照旅游星级饭店的评定标准进行管理的状态。然而,经济型酒店在经营管理上与高星级酒店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原有的《旅游饭店星级评定标准》在不少方面都表现出不适应性。

    在长时间认真的调研和广泛征求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市旅游局委托宁波市饭店星评委和宁波市饭店业协会编制了该标准拟定了《经济型酒店等级评定》,并于本年度12月通过了专家的评审。宁波市《经济型酒店等级评定》地方标准重新界定了经济型酒店的概念和内涵,强化了客房和早餐核心产品的要求,体现了人本性、经济性、便利性、有限性、创新性、绿色化等基本原则,突出了经济型饭店经济、舒适、安全、卫生、方便等特点,明确了经济型酒店各层次间的区别。本标准的出台,解决了经济型酒店无法适用旅游饭店星级标准的困境,并对经济型酒店的规划、设计、投资、建设、管理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指导,引导经济型饭店做好产品、改善服务、提升管理,有利于我市经济型酒店优化结构,形成特色,向专业化和品牌化方向发展。

    五、宁波饭店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饭店建设缺乏宏观引导,结构性失衡可能加剧

    我市饭店市场供给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但由于饭店建设与开发缺少有效的引导调控机制,全市不少同类型、同档次饭店数量增长过快,业态结构、产品结构失衡现象明显。尤其是“两头热”现象日趋明显,高星级饭店和经济型饭店依然成为投资热点。饭店业已经步入自由竞争阶段。快速增长本身不是问题,主要问题是在同一时期相同区域几乎同时建设、同时开业,这是否会造成恶性竞争和市场环境的恶化?人才供应速度是否同步?价格战的同时是否会导致质量的滑坡?这些问题被业内所普遍担心。

    (二)国际品牌蚕食太快,民族品牌发展空间变小

    万豪、喜来登、香格里拉、凯悦、洲际、索菲特、丽晶、豪生、雷迪森等国际品牌均已进入宁波市场,几乎占领了所有高端市场,他们给宁波带来了国际化的经营管理理念和国际化人才,这对推进宁波饭店业国际化和城市国际化很有帮助,但国际品牌的争相涌入对民族品牌的发展形成一种挤压。当然国内市场国际化是大势所趋,关键在于如何给民族品牌的发展创造一种同等公平的待遇。政府要给予民族品牌更多的扶持,但关键还在于民族品牌自身要加快品牌打造和稳步推进集团化。

    (三)重复建设现象依然存在,饭店产品缺乏差异化

    饭店缺乏特色,包括经营的特色、品牌的特色、文化氛围的特色,设备设施大同小异,经营项目大致雷同。差异化的产品和差异化的竞争应该是未来饭店业发展的主流。比如我市至今没有一家国内一流的度假型酒店,依托特有的历史、文化、景观建设的精品、主题酒店更是空白。三、四星饭店的设计建设缺乏专业性,追求“短平快”,大部分饭店产品周期缩短,装修改造周期缩短为35年,形成很大的浪费。不少单体饭店依靠硬件的不断翻新来维持生存,而且在品牌、文化、质量上的竞争力与集团化饭店的差距日渐拉大。事实说明,宁波几家经营管理领先的饭店无一不是集团化的饭店,如南苑饭店、华侨豪生、东港喜来登及开元品牌酒店。

    (四)人才供需矛盾突出,人力资源成为饭店发展瓶颈

    饭店的高速增长对人才有大量需求,而现实则是我市饭店业经营管理人才与服务人才严重缺乏。近年来,饭店业员工流动率一直居高不下,高达50%以上,具有一定经验的管理人员和较高素质的员工难招、难留、难求,已成为困扰许多饭店业主和经营者的普遍难题。饭店目前普遍存在人才短缺、员工流动率过高大问题。大量新饭店开业以后,管理人才和熟练员工流失加剧,导致老饭店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滑坡。人员培训成本过高,符合需要、多层次的培训严重不足。少数饭店以不当手段挖人现象时有发生。形成高流动率的主要原因有,饭店员工服务价值未得到社会广泛承认,饭店员工薪酬较低,与其它行业反差强烈等等。

    培养一支成熟的饭店职业经理人队伍任重道远,人才国际化与本土人才的培养还需很长的路要走,国际人才的生存土壤尚未完全形成,职业经理人市场尚未形成。一方面,民营饭店业主与职业经理人缺少互信。许多民营业主对饭店运作规律和特点不够了解,往往急功近利或者控制太多,导致许多职业经理人没有做事的空间和平台。另一方面,职业经理人队伍尚不成熟,许多职业经理人自身专业水平、职业道德及忠诚度也有很大问题,导致业主不敢放手或充分授权。

    (五)饭店经营成本不断攀升,经营压力增大

    饭店行业已经不再是高利润行业,饭店业已经进入微利阶段。随着国家提出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目标,以及受国际能源价格的影响,水、电、气、油等能源价格上涨很快。人力成本不断攀升,饭店在员工养老、医疗及其他福利方面的支出占工资的比重日益提高。农产品、粮油价格的上涨也降低了饭店利润。目前酒店行业的平均支出远远高于其他行业,部分饭店可能会因为亏损退出市场,遭受收购、兼并、拍卖等处境。

    六、2009年工作建议

    (一)加强规划和监管,引导饭店形成更加丰富的供给结构

    根据国外饭店行业发展的经验,对市场需求进行有效区隔,并依据目标市场进行饭店的专题化建设是减少重复建设、防止行业内部过度竞争、恶性竞争的有效手段。然而目前宁波饭店业正处于高速增长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的倾向。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强对饭店投资的宏观调控,合理引导饭店投资建设,实现“优育”向“优生”转变,引导饭店业健康稳定发展。行业管理部门应改变对饭店投资建设只起到事后指导的现状,加强对新建饭店项目的业态、档次、选址等方面的规划和引导,起到饭店“优生”的把关作用。旅游主管部门可以会同发改委、规划等部门及时发布饭店投资及经营信息,借鉴深圳的做法参与饭店立项前置审批,对三星标准以上的投资项目开展可行性论证及项目建议等服务。重点引导投资商投资建造主题型、休闲型及标志型等城市发展和旅游业发展迫切需要的饭店。同时,加强对休闲度假和会展市场需求特征的研究,帮助他们进行针对性的设计和服务,提高专业化水平。从而利于饭店业形成更加丰富和合理的供给结构。

    此外,应调整现有行政管理体系,对住宿业实行统一管理。政府应从行业归属、部门职能、行业影响力、管理经验等方面考虑,建立统一的全省饭店(住宿)业管理机构。目前国内已有北京、上海、成都等地对饭店(住宿)业实行统一管理。

    (二)推进品牌和集团化,提升宁波饭店业整体形象

    品质和品牌塑造饭店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多个世界著名的高端酒店品牌(香格里拉、喜来登、索菲特)进驻宁波,给宁波本土酒店带来的竞争压力的同时,也带来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经验。这对于宁波饭店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和形象的塑造是一个契机。

    行业管理处应该以监督检查、评估评比和引导指导为基本手段,将强化行业整体的品质管理和促进品牌塑造作为一个重要的工作来做。首先,要鼓励本地饭店积极与国际知名饭店集团开展合作,引进先进管理理念及模式,接触国际饭店业前沿市场,提升饭店业的国际化水平;其次,创造宽松环境,扶持和培育本地饭店集团,政府有关部门要对本地饭店企业在投资、兼并、收购、税收、管理方面提供便利条件,尽快使南苑集团、杭州湾集团、太平洋集团等有条件的饭店集团做大做强,不断向省内外输出管理,加快集团化、网络化步伐,努力打造若干家以宁波为基地的民族饭店品牌,扩大宁波品牌影响力;第三,各地要鼓励海内外投资商投资建造精品特色酒店,特别是自然风光资源独特而丰富的地方要推出休闲度假型、主题型饭店的招商引资项目,争取宁波特色饭店的整体水平位居国内前列。

    此外,宁波饭店行业的提高和发展,还应该进行本土化。宁波本土的酒店管理者在长期的实践中也形成了一些创新性的具有本土特色的经验。行业管理的过程中,应该积极发挥饭店协会的力量,总结出饭店管理各个领域中的宁波本土“best practice(最佳实践)”,利用《宁波饭店业》这一平台,将这些经验推广出去,以带动整个行业的提升。

    (三)引导饭店转变经营思路,努力开拓更广泛的市场空间

    利用大桥效应,重视观光和休闲度假市场需求的增长。杭州湾跨海大桥的正式建成通车,使得上海最为国内最大的旅游客源地的辐射力有效波及宁波,给宁波送来了大量的周末和节假日旅游客源,整个长三角的客源增加了约15%,增加了饭店业的需求,从而有效地促使饭店平均出租率和平均房价的提升。宁波饭店业应该调整原有的以商务旅游者为主的经营思路,重视长三角旅游度假客源的需求。

    促进饭店和会展互动,提高对会展的整合吸引力。据第九届“展中展”2008年初公布的数据,在全国会展城市排行榜中,2007年在宁波举办的展会103个,展览面积总数突破100万平方米,仅次于上海、北京、广州、香港和大连,居全国第六。大量的参展商、观展商以及新闻媒体记者,形成了饭店巨大的客源。但是,会展市场的开发需要饭店与会展公司、会展场馆、会展协会开展对接合作。有效促进饭店和会展展开互动合作,提高宁波对会展业的整合吸引力是提高饭店整体经营业绩的重要途径。

    首先,应该引导新建饭店在选址和定位上主动配合会展场馆的建设。注意在会展周边的饭店应该有多个不同的档次,而非单一的五星级酒店。同时,饭店应根据会展市场需求,积极完善会议接待设施,提高对会议代表的往来接送、会议期间的餐饮服务、会后的活动安排等的服务质量。其次,做好信息搜集和沟通工作。与会展的主办单位,特别是主要的负责人做好沟通和联系。例如做好饭店的黄业,与广告公司联合,参加针对不同客源的专业的广告宣传册。再次,饭店本身就是很多会议和展览的举办场所,不应该在会展的活动中仅作为被动承担接待任务的一方。饭店要开发自己特色的会展旅游产品。   

    (四)建立饭店人才培养系统,保证饭店业人才数量和素质

    饭店业人才供需矛盾的问题成为制约饭店产业素质提升的瓶颈之一,加速饭店专门人才的培养,营造人才集聚的良好氛围,把宁波进一步打造成华东地区饭店人才高地迫在眉睫。行业管理部门应该努力推动饭店人才培养系统的形成,以保证提供饭店发展所需要的人才。

    首先,依托高校建立人才储备库。旅游主管部门首先要认真制定中长期饭店业人才规划,做好饭店人才需求预测和人才素质结构分析,参与旅游院校的教育体制改革,促进饭店管理教育整体结构优化。依托现有饭店专门院校,开展多种形式的联合办学,如校企联办等形式,使人才资源与市场紧密结合,要重点扶持一两所饭店院校,打造宁波自己的“洛桑”酒店管理学院。

    其次,启动长效的培训机制,促推本土饭店人才结构升级。星级酒店规模的快速扩张和档次的不断提升,将造成酒店人才尤其的管理人才的稀缺。巨大的人才缺口决定了不可能完全依靠外部引进的“空降兵”,而应该推动现有人才结构的升级。目前星级酒店管理人员的培训存在一定的困难。大多数酒店的管理人员采用“送出去”的方式进行培训,这种方式的一个最大的问题在于培训和管理工作无法兼顾。宁波酒店业管理人员迫切需要一个近在身边的“饭店经理培训班”,来帮助他们在工作之余定期地持续地充电。将有需求的管理者集中起来,根据培训需求制定比较系统的培训计划,聘请专业人士进行培训。

    再次,建立和完善饭店业从业资格制度,要规定必须达到的最低从业标准,坚持专业教育标准、职业训练标准和职业资格证考试标准,引导饭店企业重视对人才的素质要求。

    第四,要精心培育饭店职业经理人市场,实现人才合理流动,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平台作用,应进一步充分发挥“桥梁”与“协调”作用。通过对饭店业所需的各层次人才进行分析和考察,定期召开研讨会,将饭店和院校的信息及时传递给对方,为饭店和院校提供准确的人才供需信息,为院校人才顺利进入饭店业开启绿色通道。强化行业协会在人才市场良性竞争上的作用。饭店协会可以通过制定饭店从业人员流动管理公约等措施,建立人才有偿流动、有序流动的规范。强化行业协会对外交流服务的作用。积极促进国内的旅游院校及饭店集团与国外饭店管理名校联合办学,以加快饭店人才的国际化培养。同时,行业协会应积极推进国外院校和知名饭店管理专家到国内讲学,实现国际饭店人才的共享。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