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据分析
  • 分报告五:旅游项目建设分析
  • 阅读:
  • 时间:2008-03-18 13:57
  • 来源:宁波市旅游局来源:宁波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 一、旅游项目建设基本情况

    2007年度我市旅游建设项目共计106个,总投资达到246.02亿元,当年实际投入27.36亿。

    2007年我市旅游项目建设情况呈现出如下的一些特征。

    (一)项目建设进度平稳

    1、近两年开工建设的项目初见成效

    从项目建设进度来看,竣工项目42个,总投资为17.26亿元;续建项目64个,总投资为228.75亿元;当年新开工项目25个,总投资29.84亿元。当年开工竣工的项目总投资额仅为1.17亿,占6.78%,绝大部分竣工项目都是近两年来的续建项目,也就是说,当年为迎接杭州湾大桥建成通车这一重要发展机遇而规划建设的一批旅游项目,如今开始取得了明显的成果。

    2、项目投资进展顺利

    当年新开工项目25个,总投资29.84亿元。总投资为50.5288亿,目前累计投资额计11.2121亿,占总投资额的22.19%2007年以前开工目前还在继续建设的项目计54个,总投资为95.788亿,目前累计投资额计46.2664亿,占总投资额的48.3%

    (二)项目资金来源多元化

    从项目资金来源来看,政府直接投资占3.7%,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古村开发、博物馆建设及项目前期筹备;国有企业投资占31.56%,投资范围涉及饭店、综合性景区开发等投资额较大的旅游项目;这两项投资共占35.26%,较2006年下降了5个百分点;民营企业投资占42.88%,主要包括饭店、度假村、景区和乡村旅游点开发,较2006年增加9.15%;外资企业投资占21.86%,集中于饭店和度假村的开发,较2006年减少了9.75%

    32  投资主体分布图

    (三)项目类型呈现多样化

    1、高星级饭店建设热潮掀起。饭店项目计29个,总投资达98.63亿元,占40.1%。自2003年以来,东港喜来登、华侨豪生、大榭国际、象山港国际、远洲、半岛、开元明都、富春国际、嘉禾等一批高星级饭店纷纷落户宁波,掀起了高星级饭店建设热潮,目前这些就酒店已建成营业。

    2、乡村旅游点建设规模不大但热度不减。乡村旅游点的建设热潮成为近年来的新亮点,项目数达20个,但单个项目的投资额都不高,一般在1000万以内,投资额在1000万以上的只有2个,其它的都在1000万以内,有的甚至只有几十万元。

    3、重点景区项目顺利推进。景区项目计39个,总投资达89.36亿,占36.32%;东钱湖陶公—二灵景区、象山石浦半边山旅游区、慈城古县城旅游开发、松兰山白沙湾度假村、慈溪达蓬山文化旅游区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均进展顺利。

    4、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基础设施项目计5个,总投资9650万,仅占0.39%

    33  项目类型分布图

     

    (四)旅游投资区域特色明显

    1、大四明山区旅游投资着力打造山地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

    四明山旅游投资围绕打造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进行开发建设,规模比较大的项目有四明山狮子湖、阳明山庄温泉、四明云顶休闲度假区等。

    2、宁海象山旅游投资着力打造海洋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宁海象山旅游投资围绕打造海洋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进行开发建设,规模比较大的项目有半边山度假区、白沙湾度假村、四明云顶休闲度假区、宁海温泉、野鹤湫徐霞客山庄等。

    3、都市区旅游投资侧重商务酒店、高新宾馆项目

    鄞州区、海曙区、江东区、江北区、镇海区和北仑区等都市区旅游投资侧重商务酒店、高星级宾馆项目,如开工建设的五星级酒店就有万豪酒店、国大雷迪森国际中心酒店、香格里拉大酒店等。

    4、东钱湖旅游投资着力打造湖泊型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东钱湖旅游投资围绕打造湖泊型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进行开发建设,项目主要涉及景区和酒店,如陶公—二灵景区、二灵山温泉酒店、柏悦大酒店等。

    (五)旅游项目投资总体模偏小

    2007年度我市旅游建设项目共计106个,其中投资规模在1000万以下的有33个,占31.1%;投资规模在1000-5000万元的有26个,占24.5%;投资规模在5000-20000万元的有22个,占20.8%;投资规模在20000万元以上的仅有25个,占23.6%。与杭州、深圳、珠海等城市旅游投资规模动辄几十亿,占地几十公顷相比,我市旅游投资规模从总体上来看显得偏小,这种投资格局与休闲旅游向可持续、大规模和大区块的发展态势不相适应。

    二、旅游项目投资促进亮点分析

    (一)加强领导,实施重大项目联系制度

    近几年,我市县(市)、区实施重大项目联系制度,由主要领导率领会政府有关部门协调处理项目推进相关问题,直接指导项目实施开展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全市重大旅游项目的建设,如鄞州区实行重点旅游项目领导联系和督查制度,推进了天童景区、梁祝区块、它山堰等项目的进度。象山县也积累了这方面的宝贵经验。

    (二)加大宣传力度,着力营造旅游投资促进氛围

    我市各区县制作了《旅游招商指南》,推出旅游投资促进项目。同时,每年邀请国家、省多家知名媒体记者到宁波进行采访报道,借助外力宣传我市旅游投资促进的政策优势、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环境优势,提高我市对外知名度。

    (三)制订投资促进工作目标,确保顺利完成计划

    宁波市旅游局制定年度投资促进计划,形成详细的工作方案,并下发到各县市区,形成了上下联动,协调配合的良好工作机制。

    (四)开拓创新,不断探索投资促进方式

    一是以中国旅游投资洽谈会为载体做好投资促进工作。二是举办重大节庆活动,邀请旅游企业走进来。以举办活动为契机,邀请国际国内商家莅临宁波开展商务洽谈。三是强化以商引商。通过参加外商投资服务月等活动,及时帮助解决外商生产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坚定外商投资的信心和决心。

    三、旅游项目建设制约因素

    我市的项目管理工作有力地推进了我市旅游项目建设,旅游建设投入呈逐年增长态势,旅游项目的发展又极大地推动了我市旅游业的发展,为营造我市良好的旅游目的地形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我们看到旅游项目建设在取得良好发展势头的同时,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这些困难和问题不能得到有效快速的解决,将阻碍旅游项目建设良性发展,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  

    (一)旅游项目投资风险增大

    随着贷款利率的不断调高,旅游项目投资成本增大,回收期拉长,风险随之加大。

    (二)土地指标难以获取

    国家实行最严格的土地政策,严格控制土地市场供给,对我市旅游项目开发影响较大,项目等地情况较为突出。

    (三)旅游项目融资难度加大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2008年中国经济工作时明确地提出,2008年要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从紧的货币政策将要控制货币投放,严格控制新开工项目,这对投资资金主要来源于银行贷款的旅游项目来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一方面会由于利率提高而增加投资成本,另一面从银行获取贷款的难度也随之加大。

    (四)旅游项目管理力度有待加强

    目前更多的是通过报表和电话了解项目情况,还有一些工作措施执行力度不够,今后需要加强旅游项目管理工作制度建设。

    四、意见和建议

    (一)建立完善旅游投资引导机制

    政府部门应加快职能转变,尽快建立旅游投资引导机制,从直接的投资管理向间接的宏观指导和引导发展。

    1、加强投资引导功能。尽管政府的公共支出在旅游业的投资中所占份额较小,却能起到重要的导向作用,有利于旅游业的协调配套发展,有利于引导社会投资,其作用不可忽视。政府应加大投资旅游的力度,用于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旅游基础设施落后的局面,实现旅游投资地区、项目间的平衡。

    2、加强投资管理功能。首先,应制定旅游投资促进计划,建立旅游项目数据库,确立优先发展项目,推进重点项目开发。其次,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特点的投资引导机制,引导社会资金流向合理区域、合理项目上,避免社会资金的过于集中或分散。最后,发挥政府的监管职能,对旅游企业和旅游开发公司的投资行为进行监督管理,避免有些企业一味地追求利润最大化而破坏环境的短视行为。

    3、加强投资服务功能。旅游行政部门要实现从行政性管理向为全行业服务的转变。努力为有关各方提供投融资方面的社会公共事务服务,包括组织项目投资的研讨、举办交易会、协调和研究政策、确定旅游重点项目等。这些工作服务于全行业,对旅游业的投融资关系重大,是旅游行政部门引导社会投资的主要途径。

    4、构建旅游投资项目信息发布平台。旅游管理部门要定期而规范地发布旅游投资信息和旅游政策信息,使投资者能够更为全面地了解投资项目信息,及时掌握握旅游项目的资金需求和投资信息,使投资者能够更为全面地了解投资项目信息,及时掌握旅游项目的资金需求和投资前景,比较选择项目进行投资,提高投资的针对性和合理性,规避和降低投资风险,有效地将资金市场供给与需求对接起来。

    (二)调整优化旅游项目投资结构

    1、优化饭店投资结构。今后饭店投资应向度假饭店、家庭旅馆、青年旅馆等专项主题式和特色饭店建设方面转移,这是优化住宿设施投资结构的主要方向。

    2、注重旅游新业态项目的发展。从业态项目变化来看,新业态现在正在成为旅游投资的新热点,旅游项目投资要积极向新旅游新业态项目转变。一是休闲运动型项目。如科考旅游、探险旅游、游轮游艇、海洋旅游、高尔夫旅游、温泉养生旅游、海钓、自驾车营地等等。二是代表生产性服务业的业态项目。如会展旅游、奖励旅游等等。三是乡村旅游类项目。如养生山庄、休闲农庄、旅游观光示范园、乡村酒店、山水人家等乡村旅游新型业态。新业态项目的投资开发将改变我市旅游产品单一的现状,有利于旅游资源的深层次开发利用。增加旅游商品开发投资。扶持创建一批旅游商品生产开发公司,从事旅游商品和工艺品的研究设计,组织生产和市场开发。

    (三)拓展建立多元融资渠道

    1、建立投资促进中介机构。变政府主导型的投资促进为市场主导型的投资促进,由专业化的中介组织运作相应的商业化事务,这种方式针对性强,成功率高,成本低,见效快,而且能够把政府部门从具体、繁杂的经济事务中解脱出来,实现由“管理型”到“服务型”的根本转变。

    2、增加旅游项目发展基金。这是解决旅游发展资金最根本、最可行的办法,也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旅游产业发展的国际惯例。积极筹建旅游发展基金,建立比较固定合理的导向性资金渠道,用于引导精品项目的建设,包括重要基础设施的建设、整体投资环境的改善和整体性的旅游宣传促销。

    3、利用资本市场进行直接融资。采取措施鼓励和引导旅游企业发行股票和债券的规模,开拓直接融资渠道,赋予少数旅游大型企业集团与其资本和收益比例相适应的海外直接融资权,尽快建立适应旅游产业发展的投融资体系和规范化的企业直接融资机制。通过企业上市、项目融资(如融资租赁、BOT融资、ABS融资)、资产重组、发行债券等多种形式增加旅游投资。

    (四)完善投资促进机制,优化旅游投资环境

    1、健全投资促进网络。在建立旅游投资促进项目库的基础上,建立旅游投资促进信息网站,通过信息网络全面推介宁波旅游资源和旅游项目。

    2、健全完善奖惩制度。摒弃以往面面俱到的传统考核模式,突出大项目、境外招商项目和重点景区基础设施项目的引进的奖励力度。

    3、完善投资促进机制。围绕“桥、佛、海、港”等资源优势,对全市的资源进行整合,打破区位、行业、部门的限制,使全市成为有机的统一体,拓宽投资促进的空间,增强对投资商的吸引力。

    (五)创新重点项目开发跟踪服务机制

    1、完善重点项目联系制度。建立重点项目开发的动态管理数据库,联系领导要对开发项目的规划、建设等重大问题进行全程跟踪。

    2、建立重点项目会商制。对涉及市级相关部门的协调事宜,由市旅游经济发展领导小组牵头进行不定期会商。

    3、强化重点项目推进激励机制。要明确目标,责任到人,强化重点项目考核,完善重点项目奖惩制度和激励机制。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