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点要闻
  • 宁波博物院推出“乐居长安——唐都长安人的生活”展[图]
  • 阅读:
  • 时间:2022-08-02 11:24
  • 来源:宁波博物院来源:宁波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 作者:项聪颖
  • 如果你在1200年前,前往长安城,你大概率会从东边那高大宏伟的春明门进城,而走在你身边的,是牵着骆驼的蓝眼睛西域人、是骑着马的年轻姑娘、是赶着骡子拥挤在一起的生意人、是和你一样好奇的外国僧侣和学生。你会发现街道两边,布满了旅店、饭馆、商铺,空气中飘荡着牛羊肉的香味。或许你并不会意识到,你走进的是,是一个极尽繁华三百年的伟大都城,是有唐一代最为磅礴的华彩乐章。

    这一切宏大与壮阔,都隐藏在了亲切、日常的烟火气中。本次,宁波博物院携手西安博物院,于8月2日起推出“乐居长安——唐都长安人的生活”展,特别遴选138件/组唐代精品文物,徐徐展开唐都长安人的生活画卷,勾勒出有着“长安烙印”的生活方式,感受长安这座国际性大都市,在多样文明的影响和融合中,呈现出来的开放瑰丽的文化气魄。

    本次展览共分为七个部分,从城到人,再到日常的衣食住行,既有宏观角度的城市建设与居民构成,也有微观细致的饮食文化、日常用器以及娱乐生活。展品主要包括陶俑、金银器、瓷器、玉器、建筑构件等,同时配合以详实的图文展板,真实还原大唐长安人多姿百态的生活。

    始建于6世纪晚期隋朝的唐长安城,是古代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都城,其中生活着上百万的人口,除了皇族、贵胄、禁军和百姓之外,大量的外来少数民族、商贾、外国使团、僧侣、留学生也都旅居于此。长安成为了不同文化乃至文明交融碰撞的平台,孕育了富庶繁华的物质文化生活,也昭告着开放、多元、自信的时代精神。

    展览展出的多件展品,直观地表现了当时长安城的国际化程度。例如唐代男性官服腰带上的饰品“銙”,包括胡人吹笛纹銙、胡人击拍板纹方銙、胡人击羯鼓纹方銙等,正反映出唐代胡乐盛行于朝野的现象。史载唐玄宗就十分擅长羯鼓,在电影《妖猫传》中也有他击羯鼓的场面。另有一件“都管七个国”人物纹银盒,在六瓣状的银盒上,錾刻了昆仑王国、婆罗门国、疏勒国等七个国家的人物形象,涉及了位于唐王朝南部、西部、东北部等各个国家。这个直径仅有7.5厘米的银盒上,錾刻了27个不同形象,其制作工艺在金银器制作水平已成熟的唐代也是十分罕见的。展览中的多件陶偶,如三彩胡俑、三彩骑驼奏乐俑、弹奏胡人俑等,都还原了当时来到长安的胡人形象。

    一个开放的都城,在生活方式上,必然呈现出创新、多元与繁荣。长安人的衣食住行,精巧绚烂,又处处彰显着文化交融的印记。本次的重点展品金背瑞兽葡萄镜,采用八出葵花形的造型,镜背上贴着一片金壳,中间有八只神兽与缠枝蔓草,神兽或走或伏、或爬或跃,像在缠枝上嬉戏。花枝缠绕在八个菱瓣中,两侧装饰着葡萄果实。这面镜子运用了极高的锤鍱技艺,利用黄金的延展性,将其捶打成薄片,然后放在预制的模子内,压印出浮雕花纹,再经錾刻而成背壳嵌入铜镜背面。丝绸之路将中亚、西亚的金银器加工技术带到中原,中原的审美风格与追求又创造出瑞兽葡萄这类富有变化和活泼的精致图案,最终凝结成了这面罕见珍贵的铜镜。展览中的另一大类展品是长安人的食器、酒器和茶器。唐代长安城内外,食肆林立、酒馔丰溢、茶道渐兴。史载“开元来,贵人御馔、尽供胡食”,来自西域的面食、蔬果等风行长安,西域酒和制酒方法也大肆流行,当时的日用器物也呈现出造型多样、追求精美的特点。本次展出仕女狩猎纹八瓣单柄银杯、萨珊八曲银长杯、五足鎏金铜盘等,外观精美华丽,同时具有明显的西域风格。

    伟大的朝代,总能引发人们的无限想象,而长安人的日常生活,让这种想象变得触手可及,亲切动人。我们能够在姿态各异的陶俑上,听到胡旋舞的乐声;在华美夺目的衣冠裙钗中,看到大唐女子的一颦一笑;在闪着温润光彩的日用器上,嗅到街头巷里的胡饼香。大城小事,以小观大,本次展览带来的是一卷唐都长安人的生活小史,打开它,感受一个时代的强盛与开阔,一个民族的乐观与自信。

    (宁波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