甬派君有话说
宁波作为海丝古港“活化石”,八千年的历史文化孕育了资源丰富、形态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至今,宁波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8项、省级96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6位、省级101位。
近年来,宁波还开展了非遗薪火计划中青年人群培养工作。为了更好地体现非遗传人们的风采,宁波市文化馆(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联合甬派,特推出“阿拉非遗汇--薪火相传”栏目。
非遗档案
灰雕是浙东民间手工艺之一,与祠堂、庙宇、寺观、官宅、园林、楼阁等砖瓦建筑相结合的一种装饰形式。自汉、晋朝以来,在各地流传,尤其在明清两朝,最为盛行。
宁波灰雕工艺的历史十分悠久,早些年在东钱湖就发现了南宋时期技艺相当精良的“石牌坊”,即采用了“灰泥”作填料来装饰,历经800年风雨仍坚固黏结。灰雕的主要原材料——蜊灰,它是用沿海地区从浅海中捞上来的贝壳煅烧而成。用其装饰,既增强墙体的牢固度又有观赏价值,还有吉祥、喜庆的涵义,为老宁波所喜爱。
灰雕技艺的传承有父子的代代传承和师徒传承,全凭口述身教,不断在实践中积累经验。灰雕技艺在不同场合、环境须随机应变。灰雕师傅必须会画简单的图纸,对于古代人物、动物、花草等心中有数。
由于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前后曾经中断过此业,所以会做比较精巧的灰雕艺匠不多了。现在,在宁波城较具代表性的“灰雕建筑群图”有九龙湖度假区的“九龙壁”图,镇海庄市曙光村“魁星点斗”图等。
宁波灰雕工艺,在2009年被列入第三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年,朱英度被列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鄞州灰雕”的传承人,咸祥镇也建立了灰雕基地。
传承人印象
歇不住的“老顽童”:一辈子只做一件事
走进位于鄞州下应街道湾底村的非遗馆,大门口栩栩如生的照壁,便是来自宁波灰雕工艺传承人朱英度之手。
“我歇不住的!一天不雕刻反而难受。干这行40多年了,就跟每天吃饭一样,成习惯了。”如今已经76岁高龄的朱英度,除了因常年户外作业皮肤被晒得黝黑外,搞创作的时候的专注度,让年轻人都自愧不如。
灰雕工序复杂,雕刻工具也十分讲究。朱英度的各式刻刀和画笔大多数都是老人自制的。“自己做的用起来顺手。”朱英度说。
一把小刻刀,在他手中宛若“画笔”,在一撇一捺、一勾一挑中,一堆不成型的灰料来了个“大变身”——
有致敬抗疫天使的“最美逆行者”,有栩栩如生的曾任鄞县知县的王安石,还有应景的虎年元素作品《威震山河》、一墩难求的“冰墩墩”……在朱英度灰雕工作室,除了传统的鸟兽花卉以及一些吉祥纹案,灰雕作品的样式已经越来越“时髦”。
“我年纪是大了,但心态年轻着呢!一直跟着潮流在走嘛,灰雕技艺想要有年轻人接上来,将它传承发展下去,首先就要让年轻人能关注并喜欢上灰雕。”朱英度说。
这位灰雕老手艺人,31岁与灰雕结缘,在灰雕工艺大师朱贵法引领下,走上了灰雕创作之路。宁波不少的知名建筑,如天一阁、天童寺、阿育王寺等地,都留下了他的灰雕手迹。
朱英度1946年出生于鄞州咸祥一个书香家庭,幼年时的他喜欢画画,祖父是咸祥有名的学者,与沙孟海既是同学也是亲戚。爷爷先是请画师朱良骥、画家周忠指点,后又送他到中国美院附中进修一年。在朱英度31岁那年,在天童寺绘画时遇上了宁波工艺美术界掌门人曹厚德先生,爱才的曹厚德看朱英度既有绘画特长,又吃苦耐劳,便无私地向他传授泥塑、彩绘等工艺。
不久在那里朱英度又幸运地结识了从杭州市政园林公司请来的灰雕工艺大师朱贵法,从此走上了灰雕艺术之路。“巧的是,他是咸祥人,跟我又是本家。”朱英度说,在接触中,朱贵法发现朱英度是块学灰雕的好料,就正式收他为徒。
“我做过的作品太多了都记不清了,但是要说特别的,《新碶老街风情录》算一件!”朱英度介绍,2013年他应北仑新碶街道之邀雕塑著名画家何友直先生“我从民间来”连环画,这组大型灰雕作品灵活地再现了贺老的作品,也成为当地一处知名文化景观。“当时贺老只信得过我的手艺,所以全靠我一人完成,前后花了近半年时间。他老人家非常满意,92岁了他老人家还特意来跟我合影留念,赠我书和画册。”
40余年下来,朱英度继承了朱贵法先生的精湛技艺,不断地在全国各地奔波,广东、湖南、内蒙古等地以及宁波本地多处重要的仿古建筑都留下了他的作品。比如天童禅寺、阿育王寺、普陀山普济寺、咸祥庙屋顶上的龙头及兽;梁祝公园的灰雕花窗;镇海文化广场上的“八仙过海”;镇海九龙湖旅游度假区的“九龙壁”等等,都是朱英度的杰作。
作品被老百姓广泛认可,可以说是作为灰雕手艺人最值得骄傲的事情,但是朱英度也有烦恼——“他们认可我的手艺和认准我这个人,我是既欣喜又担忧,这样子徒弟难接班呀。”
2021年,杨九林入选为第三批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薪火计划”中青年传承人群培养工作的学徒。在朱英度“言传身教”的带领下,木雕、泥塑出身的徒弟杨九林上手很快,师徒俩共同完成了城隍庙、瞻岐大美山森林公园的立雕、大西路风情路照壁、横山村文化礼堂等灰雕作品。
朱英度与徒弟杨九林。
“杨九林的瞻岐大美山森林公园的立雕作品,当地的老百姓都说好,这组作品我也给他打95的高分。我这个徒弟其实已经能够独当一面了,但是由于缺乏知名度和代表作,很多地方还是要认我,岁月不饶人啊,现在让我攀爬屋顶已经吃不消了,希望徒弟们能早点接班。”他无奈地摇摇头。
自从2013年被评为灰雕非遗项目的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之后,朱英度感到肩上多了一份担子。除了参加各类非遗展以及进校园传经授宝,朱英度在鄞州非遗馆常年设有灰雕工作室,不遗余力地向市民和游客展示灰雕技艺。
传承与创新故事
宋韵IP赋能,灰雕作品玩出“新花样”
“我根据时下热门的‘宋韵文化’,搞了很多新式创作哩。”朱英度跟记者展示着他还未完成的4幅宋式花鸟画作。
只见,有了气韵生动的宋式工笔画的点缀,让原来略显“粗重”的灰雕作品,也轻盈了起来,整个画面小中见大,意趣无穷。
宋韵元素灰雕作品被应用于酒店、民宿等。
徒弟杨九林介绍,为了让灰雕这一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灰雕的创作题材、造型和表现手法等方面,也随着建筑装潢行业的需求和人们的审美,从传统的神仙瑞兽、花草树木、飞禽等延伸到了现代美学概念,同时融入一些人文元素。
“这一批作品是宋韵主题酒店定制的,随着宋韵文化的兴起,这类灰雕作品比较受家居、民宿的欢迎。”杨九林说。
除了题材内容的“与时俱进”,制作原料上也同样换了“配方”。“灰雕为何带着‘灰’字,是因为它的主材料是沿海地区人民用从浅海中捞上来的贝壳煅烧而成的。但是现在烧这个灰会污染环境,加上有更好用的材料,就换新了。”杨九林告诉记者,随着水泥开始被广泛使用,如今蜊灰也逐渐被洋灰加上水泥和沙子替代了。
目前跟随朱英度做灰雕工艺的徒弟仅2位。“灰雕技艺传承方面不容乐观,因为学灰雕这门手艺,它要讲究工匠精神,但是肯吃苦还不够,还需要有一定的美术基础。往往有美术天赋的人不愿意学灰雕,肯吃苦的人又在美术功底上有欠缺。”朱英度说。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建筑装饰较少用到灰雕,这项千年非遗技艺面临传承困境。为了留住这门技艺,多年来,朱英度在市、区非遗保护部门的支持下,积极开展灰雕的传承工作。他长期到鄞州区东南小学、惠风书院、海曙区冯家小学、咸祥中小学等9所学校的灰雕专业老师。
教学中的朱英度。
“灰雕创作我是心血来潮搞一搞,都交给徒弟们了,灰雕传承是头等大事,课一定要去上的,看到孩子们对灰雕感兴趣以及有趣的创作,我的希望也多一分。”朱英度表示。
主题IP的赋能,让灰雕作品玩出“新花样”,打开了新市场;灰雕成为越来越多学校的选修特色课程,冯家小学不仅被评为海曙区灰雕传承基地,去年还被认定为第三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如今研究灰雕的专家也有好几位,像海曙冯家小学的美术教师王宏业出版了《灰雕艺术》……
灰雕,这项古老的技艺逐渐焕发出新活力,这也让这位“一辈子只做一件事”,坚守了40余载的老手艺人,稍稍松了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