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点要闻
  • 学习贯彻二十大·文旅共富甬上行 | 宁海县创新乡村文旅运营促共富[图]
  • 阅读:
  • 时间:2022-11-30 14:20
  • 来源:宁波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来源:宁波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 作者:
  • 宁海县以“全域旅游再出发”为引领,以艺术赋能“微改造·精提升”为抓手,聚焦打造特色亮点,聚力发展乡村旅游,探索出了一条艺术振兴乡村、助力共同富裕的新路子,建成省级景区镇16个,景区村200余个,培育乡村重点节庆36个,民宿528家,逐步实现“全域景区”创建。

    多方联动,共创“企业+高校+村集体+村民”整村运行管理新模式

    通过政府优化发展环境,把控整体规划;旅游公司负责经营管理和商业运作;校地合作以艺术赋能带动村民共建,打造艺术特色村庄;村社提供场地,协调公司与农民的利益;村民提供住宿餐饮,销售农副产品等延伸业态,合理分享利益,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大佳何镇葛家村与益马当鲜合作成立“桂语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采用“租金+入股”方式,其中村集体占40%股份,致力于打造以果蔬生态为主的农耕乐园和亲子游玩为主的桂语零号乐园。胡陈乡人民政府成立东山旅游开发公司,与第三方蟹钳港旅游发展公司及中堡溪村合作,共同开发东山桃园景区,今年以来东山桃园景区仅门票收入营收达40余万元。

    强蛟镇将浙江君泊旅业有限公司作为重点旅游企业引进,以“海岛游”为主线,突出强蛟特有滨海风光旅游资源,融合海岛观光与休闲度假为一体的滨海休闲消费带初具雏形。同时,以“自在蓝湾”滨海文旅党建联盟为核心,组建共同富裕产业党建联盟集群,农民收入不断增加,农村集体经济持续壮大,带动多元群体就业、创业创新效果显著。
    茶院乡通过国企合作共建、引进专业运营团队,打造原始生态古村落许家山村,目前有30名员工,其中80%来自于村民。组建“吃、住、行、游、购、娱”的产业链,农家乐营业额比之前翻了一番,村民农副产品的销量不断增多。黄金周和周末,经常出现一房难求和排队用餐现象,年接待量达到20万人次,营业收入达800余万元,真正实现让村民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增收。
    产业赋能,转化村民内生动力续航乡村旅游发展新路径
    以民宿经济为最主要的发展方向,桥头胡街道双林村充分发挥优越的山水资源优势,把“双林农居”打造成了宁海乡村旅游的一张靓丽名片。为带动“后富”,采用“民宿主+农户”模式带动农民共同参与旅游接待行列,激发村民内生动力,做强乡村文旅产业。
    桑洲镇“南山驿”民宿主通过盘活周边各种“沉睡”资产,民宿周边地区85%面临倒塌的老房子得到了修复、再利用,相当多闲置的劳动力、废弃的房子、抛荒的土地得到了有效整合,成为了拥有10余家精品民宿、20余家农家乐的民宿集聚区和乡村旅游目的地。同时,积极引导产业兴村,带动人人成为乡村产业的运营官,通过带动茶叶、胭脂米、猕猴桃、水晶梨等农副产品销售,推进当地特色农产品商品化、产业化发展,民宿富民强村作用得到充分显现。

    结合全域旅游再出发,将艺术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将村民的内生动力转化为乡村产业发展的续航动力。强蛟镇骆家坑村以建设艺术特色村为契机,通过打造观海平台、四季花海、泡泡屋等公共艺术空间,从“养猪村”转变成“网红村”,实现了从艺术的有限介入到艺术的深度融合;以“花海”露营经济成为了今年“五一”小长假打卡最热门的旅游目的地。同时,强蛟镇还通过旅游业“微改造、精提升”精准盘活陆海闲置资源,利用废弃车站、民房改造精心打造了强蛟宁海湾特色商品展销中心、蓝湾海鲜餐厅、静程海舍民宿等一批新旅游业态。开发“赶海、玩岛、品鲜”等一批特色旅游体验项目,打造独具特色的“渔家风情游”游览线路,年接待游客10余万人次。

    多维共建,共创带共富打造“艺起富”乡村数字赋能新平台

    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5G、AI等先进技术,以“商业模式三步骤”为建设思路,打造一店一页一码多店铺业态,实现产业高效率运营。结合线上软件服务和线下场景应用,对宁海乡村的自然禀赋、文化底蕴、特色产业等进行统筹分析,以攻略的形式展现给游客,实现活动预约、停车情况、园区分布等一键式推送,如布艺玩偶、桂花糕等“桂”主题文创产品以“线上平台+线下体验”方式销售,形成“挖宝、育人、造物、创业、运营”为主轴的共创带共富体系。

    激活乡村造血功能,美丽村庄转化为美丽经济

    产业带“共富”、文旅促“共富”,全面激活农村沉睡资产市场价值。近年来,强蛟镇依托旅游业累计培育、新建、改造三产服务业209家,开发海苔、风鳗等伴手礼8个品类,新增本地旅游从业人员50余人,带动相关就业1500余人次,休闲渔船、九珍厨房等实现年收入20余万元,2021年“十一”黄金周期间单日登岛游客连创新高,全镇民宿一房难求,沿街餐饮日均营业额超3万元。骆家坑村以建设艺术特色村为契机,通过微改精提村落之中闲置的宅基地,打造层层叠叠的花海、泡泡屋、集装箱咖啡馆,带动手工体验、农家乐餐饮、休闲度假烧烤等精致服务和精细运营,让骆家坑的村民都享受到了旅游惠民带来的发展红利,曾经的“养猪村”成了人们体验乡村生活、寻找诗与远方的“网红村”。其中最热门的小森露营基地于2021年8月正式营业,作为专业的露营基地有户外不聚集、距离市区近、可玩性强、后勤保障好等优势,日均接待游客超500人,日均营业额约2万元,业已成为假期及周末家庭聚会、公司团建、休闲度假等最喜爱的出游地点之一。

    激励群众共建共享,“一张床”胜过十亩地

    桥头胡街道双林村已发展民宿43家,通过成立民宿工会联盟带动周边村庄开办民宿10余家,共带动全村200余人从事旅游接待工作,2021年实现乡村旅游收入超2000万元,人均年收入超4万元,带动农产品销售200万元。桑洲镇南山驿民宿开业以来共接待住宿、餐饮12000余人次,营业额400余万元。带动村里农副产品销售1200余万元,村集体经济年均增收80余万元;充分挖掘南岭村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及自然资源,制定了详细的研学计划,2021年以来,南山驿民宿接待小学、幼儿园小朋友及家长18000余人次,仅一块1亩左右大小的萝卜地就为民宿创收2万余元。

    激发大数据驱动力,“艺起富”平台点亮新时代乡村

    结合线上软件服务和线下场景应用,对葛家村的自然禀赋、文化底蕴、特色产业等进行统筹分析,以攻略的形式展现给游客,实现活动预约、停车情况、园区分布等一键式推送,如布艺玩偶、桂花糕等“桂”主题文创产品以“线上平台+线下体验”方式销售,形成“挖宝、育人、造物、创业、运营”为主轴的共创带共富体系。今年假期桂语零号乐园正式营业,推出19.9元、39.9元、79.9元等三种爆点套餐,内含过山车、双龙秋千等互动类项目,呐喊喷泉、水上竹筏等体验类项目,竹筒饭、烧烤套餐等饮食类项目,仅“五一”期间网上预售门票超过1万张,吸引游客近4万人,运营总流水收入达60万元。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