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点要闻
  • 学习贯彻二十大·文旅共富甬上行 | 点亮文旅“夜江北” 探寻“共富”新契机[图]
  • 阅读:
  • 时间:2022-11-18 17:09
  • 来源:宁波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来源:宁波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 作者:
  • 江北区以成功入选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消费旅游聚集区、浙江省夜间经济试点城市、浙江省夜间经济样板城市为契机,积极挖掘文旅休闲消费热点,大力发展夜间文旅经济,培育“不夜老外滩”“慈城国潮文创历史街区”“乡村休闲达人村街区”等夜坐标,以及夜购、夜食、夜游、夜赏等夜间活动场所,进一步扩大居民多元化、个性化的精神文化消费需求,成为江北文旅产业共富发展的新亮点、新引擎。

    完善夜间经济配套场景

    健全夜间经济试点建设机制,定期召开部门联席会议,出台《江北区发展夜间经济实施方案》《江北区夜间经济补贴政策》等政策,明确以“地标建设、示范商圈、集聚点”工程为主抓手,累计发放夜间消费券近6000万元,推动夜间经济全域化发展。延长夜间交通,完善夜间标识体系、景观小品、休闲设施、灯光设施、环卫设施等配套设施建设,为游客提供有序、安全、便捷的夜游环境。投资6000余万元完成老外滩灯光改造项目,基本完成滨江“三慢”系统改造工程,实现沿江1640米纯步行街贯通。积极招引文旅项目及特色业态落地,点燃夜游、夜宿、夜市、夜演等新“夜”态。老外滩聚焦中高档餐饮、酒吧休闲、文化艺术、潮流时尚等主导业态,招引入驻商家和企业140余家,打造24小时不打烊业态。慈城古县城建成骢马河国风文化生活街区,招引入驻商户30余家重现市井繁华,为慈城夜经济注入新活力。

    营造夜间经济产业空间

    通过塑造夜游创意品牌作为文旅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营造丰富的夜间消费场景,激活夜间经济发展的巨大空间。引进宁波首家集甬剧文化、餐饮、住宿为一体的婵那艺公馆,打造宁波首个大型实景360度全沉浸互动演出《入戏·老外滩》,投入使用宁波唯一一个都市旅游水上项目“三江夜游”项目,以“赏三江美景、品江南美食、听甬城故事”作为夜游特色,利用光影声电、虚拟现实、三维动画、环境特效等多种技术呈现多元文化的“活力街区”,成为展现宁波文化内涵和历史气韵的开放式“博物馆”;打造喜马拉雅24小时城市阅读书房,承载城市夜间休闲新功能,实现消费场景从“白”到“黑”的创新转化;老外滩持续推出江畔晚风市集等新潮创意活动40余场,尤其是中秋期间“点亮宁波灯”无人机飞行秀表演引爆全城,当晚人流突破3万人次,创历史新高,并得到央视新闻联播等各大媒体报道。依托“慈城十二时辰”特色宋韵文化品牌,慈城古县城开展古风集市、古风演艺等活动,汇集美食、美景、玩乐等200个摊位,让游客深切感受慈城的别样烟火气,日均人流量超过3万人;建成城南旧事历史文化街区,形成夜间餐饮为主,兼顾汽车影院、啤酒音乐广场、沉浸式剧本演绎等多元业态模式,开街至今已实现营收近3000万元。

    升级夜间经济消费路径

    大力推进“旅行社+景区村”运营模式示范引领,达人村田园综合体获评宁波市唯一一个国家级产业融合示范园,立足自身特色资源优势,启动“乐活江北”春夏灯光节之田园星空秀、万圣·聊斋宴等活动,利用8000万盏霓虹灯上演多篇章光影盛宴聚集人气,活动开启至今接待游客近10万人次,实现营收超500万元,受央广网等媒体关注报道。紧扣“城市慢生活”主题,设计独具特色的“月色赏荷”乡村夜游精品路线及月光夜摊集市,整合多彩田园、亲子研学、消夏避暑、蔬果采摘等沉浸式游览主题贯穿全年,通过延长消费体验时间,拉动周边消费、二次消费、关联消费,实现景区消费业态多样化延展、盈利模式多元化提升、品牌形象多点化支撑,辐射带动周边后备箱集市、巴蜀文化园、体育主题公园、数字产业园等文旅产业迭代升级,变“城乡环境断点”为“城乡共富交点”,探索乡村共富夜间消费现实路径,2021年北郊片区农民人均收入超过4.7万元,同比增长16.91%。

    一是提升夜间商圈合力。力争到2022年建成1个具有全国知名度的夜间经济地标商圈、3个夜间经济特色街区、8个夜间特色项目、8个15分钟商贸便民圈,优化夜间经济营商环境,拓展夜间文旅融合新时空,成为布局合理、管理规范、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的夜间经济示范区,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体验感和幸福感。

    二是提升经济增长动力。作为常态化抗疫背景下提升文旅消费的重要抓手,大力发展夜购、夜食、夜游、夜赏、夜练等消费场景,定位城市80、90及亲子家庭城市客群,通过开展标签性强、独特性强、吸引度高的特色主题活动,引爆客流,多维提升夜经济增长。

    三是提升居民就业张力。通过不断做强达人村夜游名片,构建“点、线、面”结合的夜间经济立体消费体系,将田园观光、农耕体验、乡村美食、民俗演艺、亲子娱乐、农产品销售、乡村酒吧、露天影院等功能有机串联,今年上半年景区共接待游客8万余人次,营收600余万元,有效带动周边村民就业,并吸引10余名高学历人才回乡创业。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