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点要闻
  • 学习贯彻二十大·文旅共富甬上行 | 象山擦亮渔文化金名片,促进渔民转产致富[图]
  • 阅读:
  • 时间:2022-11-17 16:38
  • 来源:宁波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来源:宁波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 作者:
  • 象山县依托特色渔文化核心内涵,注重发展以民宿、餐饮、观光休闲为主体的文旅消费集聚产业,推动渔民从单一“海上捕鱼”到多元“海陆就业”,通过渔船转型休闲观光游船,渔民转职民宿、餐饮、休闲观光等经营岗位,拉动文旅经济收入,拓宽致富渠道,助力渔民增收,形成了一套“渔文化”融合“渔旅游”产业共建、共享、共富发展经验。

    实施基因密码,丰富旅游产品

    排摸海洋渔文化元素家底,全面开展海洋文化基因解码工作,活化利用优秀文化元素,努力打造“象山北纬30度最美海岸线”滨海旅游IP,实施“神笔马良计划”,大力推进旅游产品开发,充分吸引渔民转产转业。全力推进国家海洋渔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开展非遗半岛行系列活动,开发一批沉浸式文旅体验项目和非遗百工坊、文化市集、旅游演艺、研学旅游产品,进一步打响象山渔文化知名度,切实做热渔文化旅游消费市场。目前全县拥有文化类规模景区6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个,省市级旅游研学基地3个,建成乡村文旅周末剧场5个,乡村文旅中心1个。

    盘活山海资源,拓宽旅游路线

    梳理象山旅游资源比较优势,将影视文化、海洋渔文化、养生不老文化等文化因素,以美学设计、美好产品串点成线、联线成面,构建市民与游客共享的美丽空间。打造蟹钳港景区等一批海洋渔文化研学旅游基地,设计推出赶海扬帆、渔港风情等6条海洋渔文化体验产品线路,推出“运动康养之旅”“海岛洗肺之旅”“影视穿越奇妙之旅”“乡野有氧之旅”等2021疗休养定制游线路7条、自驾游线路4条。依托亚运主题,以水上运动为主的美丽海岸体育旅游线入选国家体育总局、文化和旅游部联合发布的“2021年国庆假期体育旅游精品线路”,有效拉动旅游消费,吸引更多转产转业渔民参与旅游产业的发展。

    强化业态创新,提升乡村旅游

    深化省级乡村旅游产业集聚区建设,提升乡村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水平,积极打造茅洋、新桥、墙头、黄避岙和东旦、沙塘湾、大沙等乡村民宿集聚群(村),通过民宿经济集聚效应,撬动乡村旅游产业体系构建,提供更多就业创业机会,让更多渔民吃上“旅游饭”,带动更多渔民转产转业。目前,已成功创建省3A级以上景区镇(乡)16个、省A级以上景区村148个;全县民宿(农家乐)达1156家,床位数突破2万张,其中精品民宿103家、省级民宿31家,均居全市第一。

    树立精品意识,做强特色商贸

    充分利用象山独特的海洋特色,引导渔民上岸从事餐饮、电商等行业。策划举办象山海鲜节等活动,进一步打响象山海鲜品牌,让象山海鲜餐饮享誉长三角。整合“象山特色馆”“象山半岛味道”“旅游商品展示馆”等平台,合力打造象山名特优产品展销体验中心。完善农村电商服务站和电子商务众创空间网络,深入开展电商专业村打造。目前,全县累计创建省级电商专业村8个、市特色农产品电商示范镇1个、市特色农产品电商示范村11个、市级电商示范服务站8个、乡村美食网店7家,建有电商服务站439个。

    进一步转变渔民传统思想观念

    加强宣传引导,推出“非遗共富”专题报道,20余名渔民参加非遗志愿者团队,开展非遗活动70余场次,非遗戏剧、曲艺、课堂进农村、社区、景区、企业、军营600余场次,非遗志愿者活动50余场,赋予“靠海吃海”更多的内涵,带动更多渔民参与其中,突破渔民一般只能以出海捕鱼作为谋生手段的传统狭隘思维,全面拓宽渔民就业创业视野。

    进一步拓宽渔民转产就业渠道

    随着国家海洋渔文化生态保护区、“象山北纬30度最美海岸线”滨海旅游IP建设的推进,以象山特色渔文化为核心内涵,以民宿、餐饮、电子商务、文化消费集聚区等主要内容的文旅融合产业开始蓬勃发展,为广大渔民转产转业带来了诸多的就业选择,真正实现了渔民由“海上捕鱼”到“陆上就业”的转变。

    进一步提高渔民群体收入水平

    着力擦亮渔文化国字招牌,培育旅游新业态,带动并促进关联产业的协同发展,积极引导渔民转产转业,有效扩宽了渔民增收渠道。截至目前,已有渔船改休闲渔船25艘,渔民转产经营民宿13家,从事电子商务、餐饮计112人,初步预估带动收入2500万元,形成了渔民转产转业共建、共享、共富发展经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