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规划公报
  • 宁波市文化广电旅游局2019年工作要点
  • 阅读:
  • 时间:2019-09-17 11:03
  • 来源:宁波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来源:宁波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决胜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一年,也是我市开启文化广电和旅游融合发展的第一年。2019年我市文化广电旅游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聚焦“八八战略”再深化,深入开展“六争攻坚”行动,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融合发展为主线,稳步推进机构改革,守住政治安全底线和生产安全底线,着力推动文化广电建设和旅游发展再上新台阶。

    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提升系统党建工作质量和水平

    旗帜鲜明讲政治,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主线,部署开展“温故知新、知行合一”学习实践活动,深入推进“大学习大调研大抓落实”“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服务基层”活动,进一步推动市委“六争攻坚、三年攀高”行动、“牢记初心使命、勇于奉献担当”专题教育实践活动。突出基层党组织建设,完善党建工作责任制,严格各级党组织和党员管理,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落实意识形态工作“一岗双责”,突出履职重点。强化抓好意识形态工作的履职自觉,把握意识形态工作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加强文化广电旅游阵地管理,完善意识形态工作机制,进一步梳理意识形态重点阵地风险点,及时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主动权。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持之以恒正风肃纪。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委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部署要求,巩固拓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成果,全面落实“两个责任”,全力配合做好市委巡察。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继续推进党委巡察,强化党风党纪专项检查。做好民主评议机关工作,立足问题清单,强化整改落实,着力解决党员队伍、党员教育管理、基层党组织建设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二、推动艺术创作繁荣发展,提升文化旅游公共服务效能

    推动优秀文艺作品创作展演。举办新中国成立70周年精品剧目献礼展演活动,举办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型主题晚会、祖国70礼赞大型交响音乐会等。开展群众性创作展演活动,以“一人一艺”全民艺术普及大展演、甬剧艺术节、美术书法摄影展等形式,组织开展群众性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创作展演展示活动,营造浓厚的庆祝氛围。加强文艺院团内部建设,推进国有文艺院团社会效益评价工作,加强艺术理论研究和文艺评论。组织创排反映伟大时代、讴歌改革开放和美丽宁波的文艺作品,重点抓好甬剧《甬城故事》《红杜鹃》、甬剧情景剧《邻舍隔壁》、越剧《藏书楼》《众家姆妈》、宁海平调《葛洪》(暂名)的创排工作,做好舞剧《花木兰》、音乐剧《初心晨起·宣言》和姚剧《浪漫村庄》的修改提高和巡演工作,开展民族歌剧《呦呦鹿鸣》全国巡演活动。组织优秀作品参加第十四届浙江省戏剧节和全国、省五个一工程奖的评选工作,力争获得全国、省相关奖项。继续推进宁波交响乐团品牌打造,以音乐季为引领,提升乐团的业务水平,以公开课、进校园、进企业、进乡镇普及展演,提升社会效益。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建设。积极落实省、市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全市所有区县(市)完成省定标准建设任务,90%以上的区县(市)达到市定公共文化服务标准。继续做好省公共文化服务“十百千”工程建设工作。指导各地做好省级公共文化示范区(项目)、文化强镇、文化示范村创建工作。完成第四批市级公共文化示范区(项目)的建设和验收。开展乡镇文化站服务效能专项治理,按“四个基本”要求抓好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效能提升,进一步规范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和机构的运行。探索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标准体系,切实发挥总分馆制作用。加强对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监督和评价,探索建立全市统一的公共文化绩效考核平台。完善提升“一人一艺”全民艺术普及参与率、社会参与等各项标准,夯实各区县(市)全民艺术普及基础。深化戏曲进校园工作长效机制,推动全市各级各类演出单位和相关机构通过戏曲演出、普及讲座、互动辅导、进课堂等活动载体,营造校园传承发展良好氛围。

    推进全民阅读推广普及工作。扎实做好图书馆新馆运营工作,重点打造地方文献数字化建设中心、海洋经济类专馆、音乐数字阅读智慧体验空间、友好城市交往陈列等特色图书馆藏的宣传推广工作。发挥好“乔石书房”作用,将其打造成宁波图书馆的一张金名片。推动市少年儿童图书馆的功能布局等建设工作。巩固提升乡镇(街道)图书馆分馆全覆盖,推动《宁波市乡镇(街道)图书馆建设与服务规范》实施,争取每个区县(市)完成2-3个乡镇(街道)图书馆提质升级。探索推进农家书屋、社区阅览室与各级图书馆图书资源的统一流通、统一检索、通借通还,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市县镇村四级阅读服务体系。进一步普及“天一约书”惠民品牌,实现信用借还服务网络区县(市)全覆盖。发挥阅读联盟作用,引导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公共阅读空间的打造,在城市和乡村打造更多城市书房、海岛书吧、阅读驿站、乡村书吧、图书流动站等阅读空间。

    引导旅游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推进“厕所革命”覆盖城乡全域,年内新(改)建旅游厕所180座以上,新增一批A级旅游厕所。强化旅游服务设施配套,加大对乡村旅游公共服务设施的引导建设,重点完善一批旅游服务中心、旅游停车场(驿站)、旅游厕所、标识标牌、信息化项目。加快建设宁波旅游大数据中心(二期),推出“一机游宁波”游客端应用,培育一批智慧旅游示范点,全面提升全市旅游产业信息化水平。加强旅游咨询服务分中心(点)的管理工作,做好以机场为重点的直属旅游咨询服务点功能提升工作,继续发挥“旅游E点通”咨询服务惠民便民作用。

    全面推动文旅融合乡村振兴。结合省文旅融合示范村试点工作,开展市级示范点创建,推广象山乡村文旅中心建设经验,探索编制相关建设规划和标准。开展品牌文化活动进文化礼堂活动,组织天一荟学堂、天一讲堂、天一展览等优质资源进入乡镇综合文化中心、文化礼堂、乡村文旅中心,促进优质文化资源向基层下沉。大力培育乡村文艺团队,建成规模文艺团队不少于2000支。继续开展基层文化干部和文化礼堂文化员培训工作。发挥群众文艺在乡村旅游中的作用,通过开展文艺演出、摄影书画创作等活动,增添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推动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机构服务向景区、景点延伸,推动文化活动、文化服务进景区、进民宿。

    三、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非遗保护创新发展,推进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

    推进世遗保护管理申报工作。强化世界遗产保护利用工作,协同推进大运河(宁波段)文化带建设相关工作,努力推动“一馆二带三公园”展示利用工程。积极发挥好牵头城市的作用,继续做好海丝申遗工作,强化海丝联盟城市间的合作交流,持续推进“海丝”各申遗点环境整治、保护修缮、陈列展示和监测管理,加强“海丝”遗产的研究宣传。开拓国际视野,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文化遗产保护与交流合作专项规划,积极参与国家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与申遗跨国合作,树立宁波“海丝”申遗品牌。

    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和文物安全工作。全面落实中办国办“两个意见”,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研究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办法,建立文物资源资产动态管理机制。打造“金色名片”国保精品工程,完成第八批国保申报、第七批省保“两划”公布工作,进一步完善文保单位“四有”档案。实施文物平安工程、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美丽乡愁”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程等“三大工程”。持续推进以百座古桥、古祠堂、名人故居、地标性文化景观或代表性近现代建筑为重点的“四百”保护工程。加强“三普”登录点文物保护利用工作。探索建立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支持区县(市)在文物保护区域内因地制宜适度发展服务业和休闲农业,策划推广以文博为主线的旅游线路。推进智慧文保,加强“三库一平台”建设运行,继续实施不可移动文物执法监测,完善国保单位3D信息档案数据库。打造“掌上文保”精品项目,进一步提升“二维码工程”质量,完善移动互联终端及网上安全报警通道。健全文物安全责任体系,深化隐患排查整治,加强重点风险防范,严厉打击文物犯罪,健全监管执法体系,畅通社会监督渠道。

    积极开展水陆考古研究。持续推进土地出让考古前置工作。借助现代科技考古手段,大力开展配合城乡建设的抢救性考古工作,重点推进下王渡遗址Ⅱ期、何家遗址、朱家山遗址、青莲寺遗址发掘及明州罗城遗址(望京门段)保护、展示工作。持续推进“宁波地区古代城址考古工作计划”,完成鄮县故城野外考古、“宁波象山渔山列岛海域水下文化遗产资源考古调查(Ⅰ期)”项目。启动镇海口海防遗址(江南部分)之镇远、靖远、平远炮台遗址第二阶段发掘工作。推进庆安会馆唐龙舟科技保护工作。积极参与国家援外文物保护工程和联合考古项目。

    全面提升博物馆改革发展水平。高起点推进天一阁未来百年发展计划,完成天一阁博物馆扩建项目前期方案论证,完成可研批复和勘察设计招投标,全力推进项目建设进度,力争今年开工。推动宁波博物馆扩建,完成保国寺科技保护中心建设。推进河海博物馆、塘河文化展示馆建设工作。围绕新中国成立70周年重大主题,开展文博服务“双百”“七进”活动,分别组织百场陈列展览、社教活动“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广场、进机场、进地铁”。举办第四届“天一阁”论坛,协助开展“阳明文化周”和阳明文化研讨交流活动。鼓励文物博物馆单位开发文化创意产品。落实非国有博物馆支持政策,依法推进非国有博物馆法人财产权确权。加强博物馆文物科技保护、修复工作,继续推进文物征集和捐赠工作,重点促进与“宁波帮”有关的海外文物回流,做好设在宁波帮博物馆的荣誉馆建设工作。

    加强非遗传承传播和创新发展。制订出台《宁波市非遗小镇管理办法》《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技艺类“三位一体”评估细则》等文件,促进非遗保护工作的规范化。做好我市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代表项目申报工作,对第一至第四批宁波市级非遗名录中的57项传统手工技艺类项目分步实施评估。加强非遗传承人群的培养,启动第二批5位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的抢救性保护记录工作,实施中青年非遗传承人群培养“薪火计划”,扶持濒危非遗项目的新传承人学艺。举办2019宁波文博会“甬上风华”非遗展演、“阿拉非遗汇”暨宁海开游节大巡游、“温故”非遗系列展、民间文学类非遗项目故事大赛等,推动非遗有效传承传播。命名第二批宁波市非遗小镇,实施百场非遗进旅游景区,助推文旅融合与乡村振兴。开发一批非遗旅游线路和非遗旅游产品,依托非遗资源大力发展体验旅游、遗产旅游和游学旅游。承办全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影像展”,组织好30部非遗影像作品的集中展示、展映。指导推动国家级海洋渔文化(象山)生态保护实验区迎接文化和旅游部验收。

    四、加强资源开发利用,提升文化和旅游产品供给质量

    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印发实施《宁波市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加快编制《大运河与海丝文化旅游带发展规划》和《宁波邮轮游艇旅游发展规划》,优化全域旅游“一带三板块”产业格局。指导奉化、象山、宁海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评定迎检工作,推进江北、余姚、慈溪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县(市)创建工作,启动海曙、镇海、北仑、鄞州第三批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县(市)申报工作,争取2家以上通过省级、国家级验收。筹备全市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建立健全适应全域旅游发展的旅游统计方法体系,做好旅游业增加值核算、旅游大数据和旅游经济运行情况分析。继续做好中国旅游投资平台建设维护工作,优化完善系统指标体系,开展面向全国的旅游投资分析。

    促进乡村旅游提升发展。依托重点旅游乡镇持续推进乡村旅游业态创新和集聚发展,修订乡村全域旅游示范区认定标准,开展新一轮示范区培育评定和复核提升,新增3个以上示范乡镇,争取2个以上省级旅游风情小镇验收命名,培育创建省级、市级休闲旅游基地20家以上。聚力乡村振兴推进景区村庄建设,从数量和质量上强化A级景区村庄的提升发展,年内计划创建A级景区村庄250个(其中3A级50个),培育创建省级旅游休闲示范村10个。强化民宿项目对标建设、规范管理和示范引领,做好精品民宿的引进和培育,组织召开“两岸民宿论坛”和“宁波民宿上海推介会”。新增民宿床位3500张以上,新评等级民宿客栈20家以上。加大乡村旅游宣传力度,推进《乡旅》杂志和《民宿手册》编撰工作,开展村庄百景评选活动。

    提升旅游景区服务品质。加大“天一阁·月湖”5A景区的宣传推广力度。深入指导象山影视城5A级景区创建工作,争取在年内完成国家级景观质量评估;加快推进港口博物馆、鸣鹤古镇等4A级景区创建工作,积极开展新申报A级景区和特色小镇旅游景区创建指导。持续推进松兰山、宁海温泉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工作,指导奉化滨海旅游休闲区、杭州湾新区、半边山、达蓬山等开展省级旅游度假区申报工作,争取2家以上通过省级景观评估,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实现新的突破。实施旅游景区提升计划,打造一批文旅融合精品景区,培育一批城区镇区景区,开展景区讲解员专题培训,组织A级景区复核暗访,不断提升旅游景区服务品质。整合红色旅游景区景点资源,开展新中国成立70周年红色旅游专项活动。

    推进重大项目招引建设。积极对接全省大花园大通道大湾区大都市区、“四条诗路”“十大名山公园”“十大海岛公园”等重大工程,明确年度重大招引项目和建设项目,切实提高项目的签约成功率和落地转化率,努力实现连年招商引资和完成投资“双百亿”工作目标。按照策划、招商、建设、运营“四个一批”,加强推进鄞江山水小镇、新慈湖旅游度假区等一批招商项目早日签约,杭州湾“美丽中国”文化小镇、阳明古镇等一批签约项目早日落地,象山影视城三期、九龙湖综合旅游项目等一批落地项目早日开工,佛教名山、宁海温泉小镇、华侨城宁波欢乐海岸等一批在建项目早日运营。

    五、完善现代文化和旅游产业体系,提升文化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

    引导城乡居民扩大文化和旅游消费。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的重要部署,继续深化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建设,创新文化和旅游消费体制机制,积极争创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示范。举办2019浙江省暨宁波市文旅消费季活动,优化文旅产品和服务供给结构,推动文旅消费提档升级,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新动能。实施宁波文化消费网红品牌推广计划,发布十大网红“打卡地”、十大网红“畅销品”、十大网红“热门事”。探索发放百万惠民消费电子券,新公布一批文化消费合作单位。开展宁波文化消费试点工作研究,发布《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建设与宁波经验》报告,加强文化消费试点成果推广。

    深化产业投融资体系和平台建设。实施文化和旅游产业项目投融资促进计划,举办精品项目对接交流会,推动重点项目参与中国文化和旅游投融资促进大会。开展文化金融服务基层服务企业活动,举办文化金融业务培训班,加强文化金融政策指导、宣传与服务。探索文化和旅游产业与保险的合作,继续推进“凤凰行动”宁波计划实施,争取新增宁波股权交易中心“文创板”挂牌企业不少于50家。深化政府、金融机构与第三方金融服务机构平台合作,搭建文化和旅游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完善文化金融供应链项目,推动金融政策在文化和旅游产业领域有效落地,继续创建国家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

    推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启动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现状调研,研究制定《推动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实施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IP计划,打造一批文化和旅游融合形象品牌,扶持一批成长型文化和旅游企业,推出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旅游商品。加快培育新业态、新产品、新空间,指导文化文物单位开展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实施动漫行业提质增效计划和动漫IP品牌培优工程,举办2019宁波动漫嘉年华、“爱宁波 爱动漫”动漫短视频创作大赛,继续指导办好《5爱动漫》电视动漫栏目,认定公布一批市级重点动漫企业。搭建“走出去”“引进来”平台,联合承办2019宁波文博会,组织参加义乌文交会、深圳文博会等重大文化展会,联合做好重点文化出口企业认定工作。

    六、推动文化旅游市场健康发展,提升市场管理和综合执法水平

    深化文化行政审批“最多跑一次”改革。推进“全城通办”向基层延伸拓展,扩大市县镇村四级联动的全市域“全城通办”覆盖面。完善全市审批事项“八统一”标准,优化办事事项受理标准和容缺标准。深化“证照分离”改革,落实“涉企证照通办”,拓展跨层级跨部门“一事联办”,深化市县同权同批推进审批层级一体化。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按照“全程网上申办、快递送达”的模式,推进线上线下融合,加快实现数据共享、网上办、移动办、掌上办,启用自助终端服务,全面推行所有审批事项电子化归档。落实艺术品经营单位备案、从事出版物出租业务备案2个事项的“多证合一”。完善《宁波市文化行政审批规范化建设标准》和《宁波市文化行政审批规范化建设检查考核办法》。举办行政审批技能提升培训班、行政审批技能比武,开展经验交流学习,强化市县两级审批业务能力的提升。

    深化文化旅游市场监督管理。深化文化旅游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完善“警示名单”“黑名单”等制度,推进信用承诺,融合文化和旅游信用信息管理。全面推行文化行业分级分类监管机制,完善与基层治安综合治理等平台的融合,健全文化市场监管体系。强化全域旅游市场综合监管,推进部门协调“六项机制”落实。以新中国成立70周年等重要时节为重点,突出属地管理职责,落实主体监管责任。深入开展文化旅游市场专项整治,在“无证无照”经营查处、营业性演出市场宣传及票务规范、出境游目的地团队管理、不合理低价游规范等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构建全域乡村旅游投诉管理机制,推动重点A级景区村庄、休闲旅游基地、风情旅游小镇设立旅游质监服务站和旅游纠纷“诉调对接”机制建设。推进全国旅游监管服务平台多功能应用。强化行业安全责任落实和隐患排查,举办文化旅游行业安全培训和应急演练,继续推进旅游企业安全风险辨识评估试点工作。进一步促进文化旅游市场联合检查常态化、联席会议制度化,切实提升文化旅游市场管理效能。完善假日旅游工作机制,实现假日旅游平安有序。

    着力推进文化旅游市场文明平安繁荣。加强行业协会自律建设和服务能力建设,深入推进企业转型升级和文旅融合,充分发挥优质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作用,强化新业态新主体新群体引导、服务和管理,推动文化旅游市场高质量发展。健全法律援助平台功能,开办“市民旅游讲堂”和“文化旅游企业讲堂”。优化营商环境,深化全域旅游综合保险服务。开展文明网吧、阳光娱乐行动,实施旅游服务质量提升行动计划,助推旅行社、旅游饭店提质增效。开展“品质旅游年”活动,评选一批省级、市级放心旅行社和旅游饭店。开展旅行社、星级饭店、花级酒店评定和复核复评工作,全面宣传贯彻新版国家饭店星级标准。培育优质企业,启动“书香酒店”行动计划,创建一批全省领先的特色主题文化饭店;支持天港酒店、青藤酒店、首旅南苑等以宁波为基地的酒店集团向外拓展,打造区域性乃至全国性知名酒店名牌;助推飞扬旅游集团和浙江达人旅业企业上市(IPO);提升“三江夜游”运营品质。深入推进文明旅游,制定和推广文明旅游金字招牌地方标准。

    推动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深入推进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加强文化和旅游执法整合后综合执法体制机制融合建设,注重在执法理念、业务融合、队伍融合上下功夫,有序推动各项执法工作顺利开展。扎实开展各类文化市场整治行动,全面实施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文化市场综合执法保障行动,落实2019年“扫黄打非”集中整治任务,联合推进文化市场扫黑除恶专项行动。针对文化市场重点问题和关键时段,组织开展集中检查、专项整治和交叉式、机动式、点穴式执法检查,提高打击违法行为的精准性、有效性。围绕群众反响强烈、社会关注度高、多次举报等文化市场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治理和重大案件查办。全面实施“双随机、一公开”抽查监管,全面推进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充分发挥技术监管平台应用,大力推广移动执法指挥、移动执法检查、移动执法文书制作的应用,实现移动执法检查全流程进系统、有痕迹、可追溯。

    七、加强安全播出和广电监管工作,推动媒体融合和传播能力发展

    提升广播电视监管水平。调整完善市、县两级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组织、制度体系,扎实做好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工作,严格落实新中国成立70周年等广电安全播出重要保障任务,继续开展隐患排查、专项整治、业务培训、应急演练等工作。做好宁波市文化广电旅游系统信息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平台建设工作,有效应对网络安全事件,确保网络安全。继续做好广电监测工作,对全市重点转播和自办的400余套数字、模拟电视节目和广播节目分类进行重点或轮询监测。全力完成全市“线乱拉”专项治理工作,确保通过省整治办的综合考核验收。推进媒体融合,抓住新兴媒体视频化、移动化、社交化发展特点,组织开展重点网络视频播出平台建设的分析研讨工作,做好播出机构新闻节目的抽查工作,引导播出机构建立正确的政治导向、价值导向和公益导向。加强新兴业态监管和网络视听节目服务机构管理引导,探索建设宁波市互联网视听和公共视听载体综合监管系统,持续做好卫星电视接收设施综合管理及境外电视网络接收设备专项整治工作。

    提升广播电视传播能力建设。加快与全国、省广播电视网络IPv6的互联互通,推进我市广电系统IPv6规模部署应用和升级改造。深入推进有线电视高清化建设,推动宁波广电集团全频道及余姚等县级台有线电视制播设施高清化改造,促进高清频道数、用户数的“双提升”。探索发展超高清电视,推广TVOS机顶盒应用;做好高清监测前期准备工作。继续做好广电惠民服务工作,完善落实有线广播“村村响”运维工作,实施广电低保工程。抓好广电科技争先创优工作,开展“金潮奖”“金鼎奖”等政府奖评奖活动,举办全市广电系统技术能手比武活动。举办广播电视安全播出业务培训、广电高新技术业务培训、乡镇广电站长业务培训、“线乱拉专项整治”业务培训、广电统计业务培训等多个培训班。继续承办第九届智博会广电技术及其产品展览活动。加强广电评议中心建设,以审读评议一体化改革为契机,以评导向、评质量、评品位、评广告、评作风为重点,加强对播出机构的监督管理和综合评估工作;做好广播电影电视学会换届工作。

    八、拓展宣传推广渠道,强化城市营销和对外、对港澳台文化交流

    切实运营好索非亚中国文化中心。配合国家重大外交战略,通过举办中国旅游文化周、宁波旅游文化周活动,将文化展示和旅游推介有机的结合起来;打造宁波—索非亚文化之旅、“阳明心学”等文化交流品牌,举办中国爵士乐之夜、中外芭蕾精品晚会、《中保建交、友谊历史图片展》、《壶里壶外——东方美学茶器茶艺展》、推出“文艺出海”公益培训计划,积极以文艺、汉语、中餐等培训方式,多方位传播中国文化。配合文化和旅游部打造欢乐春节、丝绸之路文化之旅等重点交流品牌;建立健全友好合作机制,为中保企业合作搭建平台和桥梁,组织保加利亚文化创意相关企业参加第四届中国(宁波)文化产业博览会、第五届中国-中东欧博览会;通过举行“中国坐标”索非亚城市定向赛;组织中保艺术家(美术)采风交流、以保加利亚居民为主体筹建索非亚中国文化中心“三花”艺术团、经贸投资合作洽谈会等形式从经贸、教育、文化等角度加强信息沟通和思想交流,推动宁波与中东欧地区在各个领域的深入合作。

    提升宁波文化国际辐射力。深化“东亚文化之都”品牌建设,2019年继续派遣文艺团组赴韩国顺天、大邱、济州,日本奈良等城市开展文旅交流,邀请日韩团组来我市参加国际旅游展等活动。切实推动宁波文化走出去,利用好宁波友好城市博物馆联盟、图书馆友好交流机制、友好城市等重要平台,组织宁波交响乐团赴波兰和意大利演出、宁波市文化艺术研究院“听见·阳明”项目参加英国爱丁堡艺术节、宁波博物馆前往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开展“四明佛画”收藏研究、宁波保国寺古建筑博物馆赴日本进行梅园石分布调查和桧木来源鉴别考访等交流活动。举办在甬外国人汉语大赛等活动,扩大宁波文化对在甬外国人的辐射力度。加大文化艺术领域的引进力度,引进美国驻上海总领事馆《约翰肯尼迪图片展》、英国诺丁汉市城堡博物馆《英国诺丁汉市蕾丝与蕾丝制造展》、日本公益财团法人竹中大工道具馆《思创之手——中日木作技术及工具特展》等,通过引进演出、共同举办展览、举办研讨会、共同创排文艺作品等方式,实现文化双向流动。

    创新文化旅游营销推广工作。塑造“海丝古港·微笑宁波”国际旅游新形象,强化“1+X”宁波旅游城市系列形象的打造和推广。举办中国旅游达人大会暨游学产业峰会,推动举办宁波台湾文旅推广周。深耕长三角、主攻大城市,深入实施《关于加快宁波旅游目的地营销体系建设的实施办法》,构建目的地营销推广体系。推动“旅游+”系列产品研发,建立线上线下营销渠道,落地一批旅游直通车,开设一批旅游体验店,不断优化客源结构,提升消费水平。策划推出宁波百条旅游产品线路。加强与上海等地跨区域旅游合作,全面融入“沪苏浙皖共建高品质世界著名旅游目的地”合作联盟。深化甬舟“两山”合作和浙东南旅游联合体合作机制,推动宁波都市圈旅游同城化。着力做好以上海和北京为中心的会奖买家市场开拓工作,提升宁波会奖旅游目的地整体形象。将“宁波南塘旅游集市”打造成为宁波旅游推广促销、市民购买旅游产品的新平台。加强与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合作,宣传推广宁波文化旅游资源,不断提升宁波城市文化旅游知名度和美誉度。

    提升旅游国际化水平。实施旅游国际化行动方案,打造中国佛教五大名山、东钱湖国际会奖旅游基地、滨海休闲黄金海岸线等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国际化旅游产品;加大国际性文旅活动、体育赛事等引进力度,巩固与中东欧国家的“16+1”旅游合作,提升一批具有鲜明辨识度的国际化合作平台;推出一批面向全球的旅游营销策略,积极探索宁波旅游世界名城巡展,策划实施“航线营销”,打响宁波“海丝活化石”国际旅游品牌。

    九、强化基础管理,提升文化广电旅游工作保障能力

    确保机构改革平稳过渡。积极、稳妥、有序落推进机构改革,按照三定方案,做好干部调配、人员转隶、事业单位划转等工作。立足机构改革,进一步打通机关基层干部互通机制,配齐配强局属单位领导干部。全面完成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规范事业单位管理,指导事业单位制定完善岗位设置及聘用管理办法,强化岗位聘期考核,开展新一轮岗位聘用工作。举办领导干部能力素质提升研修班、事业单位新进人员培训班,加快推进文化旅游机构融合、人员融合。

    推进文化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加大人才培育力度,加快集聚高层次紧缺文化人才,建立完善文化旅游智库。开展2019年度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探索新兴职业领域职称评价,分系列制定修订职称评价条件,进一步完善量化评价标准。继续推进“文化艺术新秀”人才工程。举办宁波市青年文化人才职业技能比赛(演奏员),举办全市导游风采大赛。发挥旅游教育行业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培养旅游业发展需要的人才。协同推进国际金钥匙学院宁波分院建设,开展金牌导游师徒结对传帮带工作。

    强化规划研究和法制保障。以大调研为抓手,推动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基层一线调查研究,不断提高调研成果质量水平,提升调研成果转化率,为文化广电旅游事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会同市文化艺术研究院、市旅游发展研究院围绕关系我市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重大问题开展研究,开展“十三五”文化、旅游发展规划终期评估和“十四五”文化旅游发展规划研究工作。开展《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立法调研,参与《浙江省大运河保护条例》立法调研,做好《宁波市广播电视管理条例》实施评估工作。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结合机构改革,全面清理行政规范性文件。强化合同管理,加强合同合法性审核。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打造特色文化广电旅游法治品牌。

    加强财务管理和内部审计。完善财务、审计各项内部管理制度。合理编制年度预算,加强机构改革预算保障,财务核算更加规范严密。加强专项资金支出进度管理,提高预算执行率。完善预算绩效管理考核机制,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通过专题培训、以会代训、以案代训等形式,进一步提高财会人员的政策掌握能力和政策执行能力。完善对局管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探索建立经济责任负面清单,开展公务支出公款消费等专项审计。完善审计发现问题“对账销号”整改机制,切实加强对局本级和局属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经济活动、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的监督、评价和建议。

    健全局系统各项管理机制。梳理局机关各项制度,做好制度汇编工作。树立“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推进安全生产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持续开展安全主题教育活动。强化政务监督工作,建设规范有效的督查体系。完善文化旅游目标管理考核工作,制定量化考核体系。完善局电子政务平台建设,加强应急值班、公文处理、机要保密档案、信访安保等工作。组织实施文明城市创建、行业节能减排、垃圾分类、文化旅游志愿队伍培训等工作,促进规范发展。